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图谱
课程评价
spContent=女性文学、女性处境从来不只关乎女性自身,它与我们社会现代与文明进程息息相关。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文学的基础课,这门课主要以提纲契领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认识作家、了解作家,进而认识中国女性文学。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这门课讲什么?

这门课讲的是中国女性文学,从1917年陈衡哲发表小说开始,百年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中国女性作家的名字。

女性这个词,出现在五四之后,五四之前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没有的,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才有了人的觉醒以及女性的觉醒。五四之后一大批女作家创作出了与前辈完全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家包括陈衡哲、冰心、苏雪林、庐隐、冯沅君、凌叔华等,她们通常被称为第一代女作家,也是最早一批现代女作家。

这门课主要讨论的是1919-1949年中国女性文学,特指五四之后以现代人文精神为价值内核的女性创作。

 

为什么要上这门课?

凌叔华曾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从来没有叫世界知道。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这之前从未有过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二中国女性的形象普遍是由男性作家建构的。

也因此,这群中国现代女作家群体的出现对于中国及世界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与讲述,重新认识、了解中国女性文学,了解女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成长与形塑过程,同时也了解女性如何在父权社会中自我觉醒、突破。

既是一堂文学课,也是一堂性别教育课。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关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背景,尤其是引导女学生与现代女性文学发生的关系,是什么条件使这些女学生最终成长为重要女作家的,她们的阅读,她们的写作,她们如何遇到著名导师,她们如何写出成名作,她们如何进入新文学大系?

第二部分则对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萧红、丁玲、张爱玲七位中国现代女作家的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深入了解她们的作品,了解她们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及中国女性写作的贡献。

授课目标

1、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典女作家作品的研读,帮助学员们了解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生平与创作,理解其作为一个人、一位写作者、一个女人的独特之处。

2、通过对本课程的讲授,帮助学员们重新认识、了解中国女性文学,了解中国女作家文本中的女性精神。

3、在课程的讲述中,注重对学员们心智的启发,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历史,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树立起女性意识,认识到女性文学、女性处境从来不只关乎女性自身,它是我们社会现代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阅读中国现代女作家的代表作品,对作家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张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 

乔以钢、林丹娅主编《女性文学教程》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一、文集、传记、研究专著类

《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陈顺馨、戴锦华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西风》,陈衡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苏雪林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

《庐隐选集》,钱虹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庐隐小说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

《冰心研究资料》,范伯群编,北京出版社,1984年。

《冰心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

《冯沅君创作译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凌叔华文存》,陈学勇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

《未来世界》,《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冰心评传》,范伯群、曾华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袁昌英作品选》,袁昌英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庐隐论》,茅盾著,193471日《文学》31

《五四运动史》,周策纵著,岳麓书社,2001年。

钱虹:《庐隐和她的时代》,《庐隐集外集》,1989年。

李杨:《作家、学者袁昌英》,《飞回的孔雀――袁昌英》(杨静远编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阿英:《中国新文学大系 史料索引卷》,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期刊、访谈类

《女高师校园文学活动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王翠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

胡适:《小雨点,胡序》,《小雨点》,新月书店,1928 年

《本报告白》,《女学报》第8,1898年。

陶履恭:《女子问题》,《新青年》41,1918115

女学生谢婉莹:《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北京《晨报》1919825日第7

苏梅:《对于谢楚桢君<白话诗研究集>的批评》,《益世报》,1921516

苏梅:《对于谢楚桢君<白话诗研究集>的批评》,1921425

石评梅:《弃妇》,《妇女周刊》,192512

贺玉波:《歌颂母爱的冰心女士》,《冰心研究资料》。

 

常见问题

1、本课程的视频发布时间、单元测验发布时间以及考试时间安排。

本课程于2025年3月3日发布,每周发布一到两讲。与之相关的测验与作业于同日发布。期末考试将在最后一课发布后进行。课程内容和时间如有更改,课程团队会发布公告和邮件,请记得及时关注。

 

2、关于现代女性文学作品的阅读。

课程涉及的多位女作家均有全集或选集出版,建议选择参考文献中列出的版本进行阅读。

 

3、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1)认真阅读课程中涉及到的作品。

(2)利用课程在线资源进行学习。认真观看每一讲的教学视频,同时课程团队在每讲的最后一小节附有相关文献,学员可以配合课程视频进行研习;

(3)进行课后的学习和阅读。本课程列出了现代女性文学的相关书籍与现代女作家的作品集作为参考资料,学员们可以通过课后广泛的阅读对现代女性文学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