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信息工程认知”是属于工程训练第一层次的计算机类实训课程。旨在“大工程背景”下审视自身所处的工程环境,拓展知识领域,培养信息工程技术素养。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本课程分为三个可选模块:
模块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介绍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主要硬件,组装计算机, BIOS设置, 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使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
模块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理论, 温湿度数据采集、 姿态数据采集、 数据无线传输、 数据web平台等应用技术等内容。
模块三:物联网创新操作。介绍物联网基本知识学习,物联网控制设备模块配置,以及远程监控应用场景实现等内容。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1)拓展知识领域,培养信息工程技术素养;
(2)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3)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课程采用知识+素质+能力+创新实践的综合训练模式;
(2)课程教学内容定位“认知”,培养对象涵盖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
(3)课程采用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便于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及其认知素养的提升!
通过对模块一的学习,将改善对硬件、软件知识了解的限制,减少选择电脑及其配件的盲目性,能够为装机配置提供有效方案,同时提升应对计算机的软件故障、配件升级、网络设置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模块二的学习,初步了解和掌握配置单片机的程序开发环境,熟悉液晶屏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湿度传感器模块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方法;
通过对模块三的学习,培养搭建物联网基本架构的能力,并进行物联网创新性实验训练等。
本课程为通识性实训课程,无预备知识要求。
问题1:该课程适合于哪些学习对象?
1、课程教学内容定位“认知”,涵盖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相贯通的学习者;
2、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
问题2:怎样进行课程学习?
每次进入课程后,首先看到的是学习公告,这里有最新的信息。课程公告也会自动发送到学员注册的邮箱,请一定使用你常用的邮箱注册,以免耽误学习。
每个单元一般分成若干个学习视频,每个视频时长约5~15分钟。
该课程大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实践,部分单元设置有讨论区,老师给出一个讨论主题,学习者可以自由发表观点,老师会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