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原理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与城市地下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钢结构材料、构件和连接的基础知识,理解钢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各类钢结构与金属结构的设计、制作和建造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简介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常州工学院土建学院土木工程省品牌专业多年建设的一门精品课程。作为学院核心课程,是钢结构课题组二十年来认真务实,不断进取获得成果的凝练和传承,坚持“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实现资源共享。

本课程主讲老师赵风华教授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工学院教学名师,中国共产党常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曾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会理事,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房屋安全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赵风华教授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已形成独特风格,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师生、专家的好评。

课程建设承担人冯宁宁副教授获得江苏省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承担教学建设项目、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常州工学院优秀青年教学能手培养对象,评选为优秀班主任。2019年《钢结构设计原理》获批江苏省在线开放金课。分别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教学论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发明专利。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2.课程特点

本课程基于钢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培养学习者发现与解决钢结构连接问题、钢结构构件设计问题的能力,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理念,进而不断提升钢结构施工质量。培养学习者树立大国工匠精神,包括对钢结构材料性能研究的创新精神;对钢结构连接方式的持续专注,开拓进取精神;以及通过夯实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基本理论,对构件设计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

3.课程收获

本课程基于钢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培养学习者发现与解决钢结构连接问题、钢结构构件设计问题的能力,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理念,进而不断提升钢结构施工质量。培养学习者树立大国工匠精神,包括对钢结构材料性能研究的创新精神;对钢结构连接方式的持续专注,开拓进取精神;以及通过夯实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基本理论,对构件设计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

授课目标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针对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参与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思考,主动求变,深入学习和体会OBE 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持续改进,提升课程“两性一度”,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第一点理论知识,熟悉钢结构的组成与性能;掌握一般钢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钢结构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相关钢结构设计规范。第二点实践应用,能正确选用钢结构用钢材;能够对基本的钢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对工程实际进行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第一点专业能力,要求学习者具有一般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能力,能从事简单钢结构分析、设计。第二点岗位能力,具有从事钢结构工程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为从事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监理、造价等打下基础;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素养目标:培养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进取心和良好的自我约束性,加强学习者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讲授了钢结构专业知识,本课程学习需要先修一定的土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等

参考资料

1. 冯宁宁,胡白香,王登峰等. 钢结构(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2. 赵风华,胡白香,王登峰等. 钢结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3. 赵风华等. 钢结构原理与设计(上、下册).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4. 赵风华等. 钢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曹平周, 朱召泉. 钢结构(第五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21 

6. 陈绍蕃,郭成喜. 钢结构(下册)—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7.  沈祖炎,陈以一,陈扬骥. 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8. 李帼昌,张曰果,赵赤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9. 但泽义. 钢结构设计手册(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10.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