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探寻科技的光芒,立足实地吸取知识的力量
课程以“宇宙、地球、物质、生命”四大板块的20余个现代科技精选专题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人文背景,展现了科学家的思想、方法、精神、品格、道德、修养……等素质教育元素。通过学习本课程,能让你了解到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生产能力日益提升,社会生活极大改变的发展盛况;更能让你看到科技大发展背后的“气候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灭绝”日益迫近的脚步声,悠然激起你的想象和思考:科技发展及其负面效应,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未来?
课程展现的科学家生动鲜活的“创新实践和创造发明”的人文历史背景故事,能让你充分感悟到成功人士必备的“坚韧、求实、创新、奉献、勇气、机遇”等要素,使之潜移默化地渗入我们的行动,融入我们的思想,达到铸造三观、实现素质教育、课程思政的目的。
本课建于1998年,历经20余年建设、发展与积淀,2018年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2020年再获“国家首批一流在线课程”称号。2020年被收入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以及“军职在线”平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资源。
课程与配套教材《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刘金寿,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大连科普网站”(www.dlkp.com www.dlkp.cn )一起构成了难得的立体化、数字化科学素质教育资源。
因课程内容较多,部分章节放在最后作为扩展学习资源,供同学自由选学、浏览。
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专题为纲目,以科学家的探索发现故事为案例,展现重大科技进步的人文历史画卷;以精选的知识专题、媒体素材为载体,倡导科学的思想、方法、精神、品格、道德、修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珍爱地球、守望家园、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的理念。
中学或中学以上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配套教材:
刘金寿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2版
优惠购书(高教社网上书城):http://www.hepmall.com/index.php/product-9546.html
参考书籍:
[1] 赵凯华著.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赵峥.相对论百问.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何香涛著.观测宇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 刘金寿.宇宙探索与发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 胡显章,曾国屏主编.科学技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刘学富主编.基础天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陈静生,汪晋三编 地学基础.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 (美)阿西莫夫著,刘长海、刘明译.宇宙指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10] 赵峥.探求上帝的秘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 (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2] 胡荣江等.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27(11):990
[13] 徐瑚珊等.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3,20:76
[14] 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 (英)戴维·费尔津.霍金的宇宙.赵复垣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16] 白春礼.来自微观世界的新概念.第一辑第二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17] 肖巍撰文.新科技画库(宇宙的起源).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8
[18] 宋健.惠永正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19] (美)N.施皮尔伯格,B.D.安德森.震撼宇宙的七大思想.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0] 罗明典.生物技术与新食物源.新华文摘.北京:新华文摘社编辑.人民出版社主办,1999.3.
[21] 李鸣生.基因之战.新华文摘.北京:新华文摘社编辑.人民出版社主办,1998.8.
[22] 白春礼.来自微观世界的新概念.第一辑第二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23] 中国科学院.2007高技术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4] 边少锋等.卫星导航系统概论.北京:测绘出版社,2016
参考视频:
[1](美)高清视频.海洋.Inter Net共享.2012
[2](美)高清视频.旅行到宇宙边缘.Inter Net共享.2011
[3](美)高清视频.地球家园.Inter Net共享.2010
[4](美)高清视频.宇宙之旅.Inter Net共享.2009
[5] CCTV10.哈勃望远镜20年(系列).央视科教节目制作中心.2010
[6] (英)高清视频.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系列).Inter Net共享.2010
[7] CCTV10.太阳系报告(系列).央视科教节目制作中心.2009
[8] CCTV10.宇宙大爆炸(系列).央视科教节目制作中心.2008
[9] CCTV10.百年科技启示录(系列).科教电影制片厂.2000
[10] (英)标清视频.大宇宙(系列).Inter Net共享.1998
图片:
Inter网公用图片
其他:
[1] CCTV10频道,CCTV记录频道视频摘要,例如“火星水世界”、“宇宙探秘”等
[2]优酷视频,百度视频等视频摘录,例如“低温超导的演示”、“火车”、“飞机”、“火箭”等片段
推荐观赏的科幻片、科学影片:
[1](美)高清影片.先知(神秘代码).Inter Net共享.2011
[2](美)高清影片.2012.Inter Net共享.2011
[3](美)高清影片.星际奇兵.Inter Net共享.2009
[4](美)普通影片.火星任务.Inter Net共享.2000
[5](美)普通影片.回到未来(1-3集).Inter Net共享.1995
[6](美)普通影片.飞碟导航员.Inter Net共享.1991
[7](美)高清影片.阿凡达.Inter Net共享.1991
[8](美)普通影片.天地大碰撞.Inter Net共享.1991
[9](美)高清影片.侏罗纪公园(1-3集).Inter Net共享.1991
[10](美)普通影片.科学巨人爱因斯坦.Inter Net共享.2000
[11](美)普通影片.居里夫人.Inter Net共享.1991
内容问题:
人类认识宇宙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宇宙有无诞生、发展,若有起源,那么诞生以前它又是什么?若有限,它外边有是什么?
黑洞、白洞、虫洞这宇宙三洞真的存在吗?超时空穿越真的可行吗?
宇宙明珠地球在人类手中还能兴旺多久?地球是生命之唯一栖息地吗?地外生命,你在哪里?
地球内部的结构如何?怎样探知?
地球外表的海洋和陆地以及大气如何分布?
地震及海啸是如何发生的?人类能够防范它们的危害吗?
物质形态有哪些?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分割?目前向微观的分割进行到哪一步了?
新能源、绿色能源都有哪些?核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如何?如何应对和污染?
人类怎样实现了飞行的梦想?展望未来,我们将怎样翱翔宇宙?
目前的宇宙飞船和火箭以及无线电通讯方式,能让我们平安顺畅地周游宇宙吗?
生命来自何方?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决定生命进化的内因、外因各有哪些?
何为生物工程?基因和克隆的本质是什么?
何为转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能吃吗?对人类的健康有无危害?
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它们的蔓延是否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
学法问题:
如何学习MOOC(幕课)“宇宙探索与发现”(刘金寿教授与学生的Q-A对话选登)
Q:登录进入课程后,应该如何着手开展学习?
A:课程共计15讲,根据知识点每讲分解为2~5个知识单元,建议顺序学习每个知识单元。
比如第一讲“1.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上)”就包含两个知识单元:
(1)认识宇宙的历程(古代宇宙说 );(2)从太阳系到广阔的恒星世界
Q:如何学习一个知识单元?
A:每个知识单元都统一设计了“问题、视频、课件、内容、扩展、练习”六个栏目,学习者应浏览每个栏目。
问题(引导问题):根据单元内容提出的问题,以便学习者以“问题为纲”开展学习。
视频(教学视频):主讲老师的高清、富媒体授课视频,全程携带同声字幕。
课件(演示课件):主讲教师多年积累、精心研发的授课演示文稿。
内容(内容摘要):学习本段视频前后应该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内容纲要。
扩展(扩展学习):对学习者拓展学习给出的建议和指导(可选)
练习(随堂练习):为巩固本知识单元的学习而设置的随堂作业或测验,认真地练习将有助于做好本讲的单元测验和本课程的期末考试。
Q:讨论是如何设计的,学生如何参加课堂讨论?
A:我们对每一章只设置一次讨论,全课总计15章15次讨论.。我们将讨论成绩的满分评定设为“20个讨论活跃度”,意即15次各章课堂问题的回答占去了15的活跃度,其余的5个活跃度就要看你是否能够在综合讨论区设置提问和回答别人的问题。1个活跃度1分,于是讨论总计满分20,在期末总成绩中占10%。我们要提醒所有的学习者,讨论题目就设在每一讲的最后一个知识单元的第七个栏目里,并且本学期设置了“健康的回答即可得分”的设定,请勿忽略或丢失。同时提醒大家,学习者也可以从课程页面左栏中的“讨论区”进入“子版块”——“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查看并参与各讲及其他讨论。注意不可在教师答疑区代替老师回答别人的问题,答了只能扰乱视听,还不得分。
Q:随堂练习、单元测验、期末考试三者是何关系?
A:各知识单元中的“随堂练习”是针对本知识点的演练,不计分;而单元测验每题2分,共5题10分(机选),总计15次单元测验得分150,在期末总成绩中占30%;期末考试总分100,占期末总成绩的60%。三者的关系即“只要做好随堂练习——单元测验就顺利——期末考试就成功”,所以建议不要忽视随堂测验练习,要从基本做起。
Q:谈谈可以选修本课程的学习者范围,有没有复杂的数学、物理推导?
A:本课程除了天文学专业外,文、管、艺、体、理、工、农、医的学生皆可选修。全课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没有数学、物理推导。主讲人长期主讲理论物理,深知数学语言和物理模型的重要,同样也深知将复杂问题讲简单更为重要。
本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简洁友好,内容设计丰富多彩,充分引入新鲜资料和富媒体元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套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