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在组织行为学中主要研究两大基本问题:第一,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第二,组织中各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因此,本课程融合个体、群体、组织三层次的关键要素和绩效结果,展示出组织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组织绩效产生的过程。 课程内容实现的特色是:(1)对于“复杂人”基础下员工管理受到的多重因素的综合理解;(2)从识别、激励、管理系列过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的员工管理理念和制度。
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组织培育具有岗位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一胜任力体系包括了知识目标(Knowledge),技巧与素质目标(Skill),能力目标(Ability)和系统拓展(OB explore)四个部分。
K 知识目标:
• 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
• 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 理解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创造性行为的培养和开发;
• 掌握群体的类型、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群体有效沟通的障碍和群体冲突的管理;
• 理解领导理论,领会激励理论的应用;
•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认识不同组织结构的形式和特点,领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特点。
S 技巧与素质目标:
•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 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奋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 具有团队意识,能清楚明了表达意见和传播信息,面对组织变革,能沉着冷静化解矛盾,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 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人格,具有社会公益心。
A 能力目标:
• 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 能运用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懂得改变态度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 能运用适当的手段管理压力、防御挫折;
• 能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正确分析并处理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 会对冲突进行管理,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
• 能应用各类激励理论;
• 熟知组织权力和政治的作用;
• 会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
O 系统拓展:
• 适应新时代互联网平台组织、数字化转型经济下对新型组织的前沿理解和管理观念、手段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类型中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的科学。作为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一定的通识性、综合性、交叉应用性。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组织情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本课程无需预备知识,适合各类学生修读。
课程教材
孙健敏、张德,《组织行为学》(马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参考教材
罗宾斯,贾奇著,孙健敏、王震、李原译,《组织行为学》(第1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陈春花、杨忠、曹州涛,《组织行为学》(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