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和热情是你最好的准备!
1.《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第二版),何少颖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美]菲利浦•津巴多等著,邹智敏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3.《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美]菲利浦•津巴多等著,王垒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4.《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3版),[美] Dennis Coon等著,郑钢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
5.《心理学》(第9版),[美]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6.《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原书第2版),[美]罗伯特 S. 费尔德曼著,梁宁建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