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同、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下,设计了“多层次+多模块+线上导学”的菜单式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开展课程核心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工程素质培养和学术能力培养。第一,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会进行数值和编码的转换、办公软件操作和网络技术应用,培养家国情怀、自主创新和科学精神;第二,通过办公软件的关联关系与网络逻辑层次理解,培养工程素质,在项目化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全面提升计算机系统能力;三是提升项目化案例解题能力、中英文阅读能力和技术报告撰写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有三层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和运用。第一层:了解,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现状、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相关基础知识。第二层: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会进行数值和编码的转换。第三层:应用,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学时)
实践一:分别制作计算机硬件一览表和计算机软件分类表。(0.5学时)
要求:熟悉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组成。
实践二:为自身设计一台计算机配置方案。(0.5学时)
要求:熟悉计算机系统组成及正确、合理的配置。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1学时)
实践一: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卸载及计算机的维护(0.5学时)
要求:熟悉软件的安装及卸载以及杀毒软件的应用。
实践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0.5学时)
要求:熟练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维护,桌面、窗口及对话框的设置与使用。
(三)Word 2010文字处理(5学时)
实践一:对文档进行字符、段落格式设置(1.5学时)
要求:掌握word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查找、替换、中文版式的使用。
实践二: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精美公司年会邀请函(1.5学时)
要求:掌握图文混排、邮件合并、制作表格、SmartArt的使用。
实践三:将论文进行排版,并制作目录(2学时)
要求:掌握页面设置、样式、分隔符、页眉页脚、目录、脚注、尾注的使用。
(四)Excel电子表格(4学时)
实践一:创建“学生资料册”工作薄,并进行相应的格式设置(1.5学时)
要求:熟练掌握工作表的创建、美化、管理等操作。
实践二:对“学生资料册”中的数据进行求和、平均分、排序、查找等操作(1.5学时)
要求:掌握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等。
实践三:对“学生资料册”中的数据创建图表,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1学时)
要求:掌握图表的创建,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相关操作。
(五)PowerPoint 2010演示软件(3学时)
实践一:制作一份个人简历(1学时)
要求:熟练掌握ppt创建,插入对象以及对象的美化操作。
实践二:对个人简历进行动画、切换、链接设置及主题效果的设计(1学时)
要求:熟练掌握ppt主题的应用,动画、切换以及链接的使用。
实践三:制作相册(1学时)
要求:熟练掌握Smartart图形,插入音频、分节、放映、打包以及打印的使用。
(六)计算机网络(1学时)
实践一:用6台计算机和1台交换机组建虚拟局域网(0.5学时)
要求:掌握拓扑结构、协议配置、IP地址分类以及资源共享等内容。
实践二:在网上搜索资料,并下载发送到邮箱(0.5学时)
要求:掌握邮箱、下载工具、IE浏览器、压缩及解压缩的使用。
(1)《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6版),里克·格拉齐亚尼、艾伦·约翰逊,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6月;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20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2月;
(3)《信息背后的信息》,(美)马克斯·巴泽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
(4)《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
(5)《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需项目化教程》,董峰,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