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旗袍设计与制作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海派旗袍”是上海上世纪20-30年代以后的改良旗袍,特征紧窄合体,辅以镶、嵌、滚、宕(dang)、盘、绣、贴、绘、钉等装饰手法,体现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课程将系统梳理和分析总结海派旗袍的艺术特征及装饰技艺并加以创新性应用,使这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服饰融入现代时尚生活而更具生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服饰给世界深刻印象的是海派旗袍,它不仅根植于本民族的记忆和血脉里,更成为一种符号被世界所认知和了解。文化复兴,衣冠先行,旗袍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服饰,不但具有传统文化意蕴,更体现了深邃的民族精神。课程内容包含了海派旗袍的文化、艺术特征和制作装饰技艺,融入了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传承了非遗技艺的精髓,使海派旗袍朝时尚化迈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和激发设计创新活力,而且能坚定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的坚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授课目标

本课程重点介绍百年海派旗袍文化与历史流变,形制与色彩纹样、制作与装饰技艺,设计与创新应用四个知识单元模块;旨在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将传统技艺融入时尚创新设计的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课程结合思政和美育教育,构建了文化与精神、传统与时尚、艺术与审美经纬交织、纵横贯通、彼此衔接的课程体系;适合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通过学习提升艺术修养,坚定文化自信。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数字科技赋能课堂,丰富教学资源。及时将科技前沿成果引入课堂,运用数字技术线上直播非遗制作实况,展示传统服饰精湛技艺,开展沉浸式体验;美文推送,拓宽了学术视野,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高阶性;课程链接视频,能启智润心,发挥“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 实现教学内容和资源从传统的平面化转为立体化衍生发展。

2.启智润心, 知行合一,重在践履。课程以海派旗袍为例引导学生在汇通中外、熔铸古今中树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合文化观,既坚定文化自信,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立场,又能做到海纳百川、洋为中用,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服饰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旗袍设计制作的过程体验,通过线上学习“镶、嵌、绲、宕、盘、绣、贴、绘、钉”等传统服饰技艺,鼓励学生以崭新视角借助高科技织染技术融合传统技艺进行时尚创新设计,及时提供线上答疑反馈和线下实践支持服务,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兴趣。

3.注重分层培养,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分层培养,因材施教,构建体现学生文理交叉合作互动的教学组织模式,充分挖掘不同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组织主题讨论、线上观摩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锻炼学生学术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有浓厚的兴趣

2.热爱并想了解传统文化与传统服饰技艺。

参考资料

《上海服装文化史》徐华龙著,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11月

《中国旗袍文化史》刘瑜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张爱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

《中国望族旗袍宝鉴》宋路霞、徐景灿,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

《锦绣旗袍》周业娅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

《海派旗袍流行趋势》袁蓉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年2月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邹婧编著,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旗袍设计与裁剪》喻双双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9月

《旗袍缝制工艺》张凤兰、杨红编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常见问题

Q : 参加课程学习,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

 

 

A : 需要浏览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尝试着做一个盘扣。


Q : 有没有课程QQ群?

 

A : 您可以加入课程QQ群(729156283;733539742;949179186),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