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学习内容:
“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大致可以分为经、史、子、集等。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哲学、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五个篇章,分别以“人生的智慧”、“以史为鉴”、“心灵的修炼”、“生命的感怀”和“美的追求”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易经》、《论语》、《道德经》、《坛经》、《礼记》、《世说新语》、《诗经》、《唐诗宋词》、《明夷待访录》等国学经典,欣赏书法、国画、戏曲等传统艺术,从中汲取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本课程学习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上有一定的缺失,所以,本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去阅读经典,并能够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从而启心开智,提升其为人处世的修养。
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和经典的滋养中,启心开智,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国学基本常识;
理解阴阳之道、道法自然、亲亲之爱、兼爱非攻等中国哲学基本思想;
掌握文学作品的体裁形式,熟悉文学经典作品;
了解中国佛教、禅宗、道教等传统宗教的教义;
了解中国古代的礼制、婚姻习俗、魏晋风度;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
2. 能力目标:
能懂得向上、向善、行孝,适应社会生活环境;
能通过经典的阅读深察古今之变的道理及天人之际的情态;
能借助经典的阅读加强心灵的修炼;
能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国画、瓷器和戏曲。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博大、宽厚、笃实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中学语文知识、中学历史知识、中学文化、艺术常识等等。
1.《周易》(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杨天才,张善文 译注 中华书局 2011年
2.《论语》(中华经典藏书)张燕婴译注 中华书局2006年
3.《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年
4.《礼记译注》潜苗金译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年
5.《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
6.《明夷待访录(注译)》段志强 中华书局,2011年
7.《佛教十六讲》季羡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
8.《禅宗十五讲》孙昌武 中华书局 2016
9.《道教文化十五讲》詹石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0.《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袁行霈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
11.《司马迁和<史记>》 谢介民 中华书局 1980 年二版
12.《红楼梦》(套装上下册) 曹雪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
13.《中国戏曲十五讲》胡淳艳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4.《汉字书法之美》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8
15.《国画是什么》陈绶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3
16.《优雅:陶瓷之路》刘良佑 中信出版社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