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以微分学、积分学和级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为主题,向学生讲授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高等数学(下)》主要面向我院理工科学生开设,课程建设有较好的基础。目前《高等数学》(包括上和下)课程已经入选并正进行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已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教学,平台中教学需要的章节教案、PPT、等资料完备,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此外,数学教研室还自编了《高等数学》教材,教材立足实际,并且根据生源基础的情况,注意不断修订优化。为了提高课程考核的质量和效果,教学团队还组编了试题库,课程考试利用试题库组卷,帮助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数学(上)》的在线课程教学已经完成,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良好!
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已经有17年以上的时间,在多年的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学团队锐意进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使得《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初步形成了“融入思政——渗透数学文化”和“拓展素养——培养能力”两个鲜明的特色。
首先,为了适应当前课程思政化的趋势,在夯实基础教学的同时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数学课程团队有针对性的发掘课程教学中的哲学和文化元素,践行课程思政。作为马克思提出辩证法的重要依据,微积分本身就蕴含了许多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比如函数不仅表征了客观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还是我们从量变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加以刻画和把握的工具。再比如只要量足够多,无穷小量也可以积累成无穷大就生动地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在数学课程中注意发掘这些哲学、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升华学生的认识层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课程团队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拓展他们的数学素养。课程不仅在教学中渗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例,还以参与竞赛为抓手,积极指导高等数学竞赛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活动。指导竞赛学生参与踊跃,成绩显著,这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氛围,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数学工具分析并解决问题(比如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后继专业课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未来发展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夯实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课程团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拓展素质,取得了多项突出成绩:①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5项(2016年1项,指导老师赵利娟;2017年2项,指导教师张玉兰、吴玲玲;2018年2项,指导教师吴玲玲、王理峰)、国家二等奖9项、江苏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②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7年,首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atlab创新杯,填补江苏省赛区历史空白。2018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再次填补江苏省赛区历史空白。③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受邀赴华中科技大学参加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张玉兰、吴玲玲老师),接受MATLAB杯颁奖,获奖队伍作为大会代表交流发言,影响积极。受邀赴上海交通大学参加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吴玲玲老、王理峰老师),接受高教社杯颁奖,获奖队伍作为大会代表交流发言。④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等数学竞赛:我院近两年的一等奖(含本科组)、二等奖(含本科组)和三等奖(含本科组)的数量都比较多,总体得奖率约为80%,远高于组委会50%的总体设奖率(教学团队所有教师均参与指导)。《高等数学》课程团队在省内影响广泛,先后接待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级示范院校来校进行课程教学和竞赛等交流调研。
本课程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测验等)、在线学生成绩(同学需要参与在线学习)、期末考试成绩等。
在线课程学习成绩构成:单元测验25%+单元作业20%+考试50%+在“课堂交流区”讨论5%。
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上在线学习内容!
本课程为开放课程无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