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社会工作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助人服务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从业者第一次作为专业力量介入到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的工作中。经历了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社会工作者已然成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有关灾害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实务技巧以及研究范式也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课程由7个章节构成,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包括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心理影响、社会工作概论和初识灾害社会工作三个章节,以逐层递进的内容结构让学员对灾害社会工作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二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本土实践,介绍了灾害社会工作领域常用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模式,包括“ACT综合介入模式”、“灾后社会心理工作的SICHUAN模式”以及“社区为本的减灾工作模式”等,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结合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员掌握灾害情境下的需求评估与干预技巧。灾害社会工作的理论进步与实践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本课程第三部分则关注研究范式与方法,主要介绍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新兴范式“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详细阐述了灾害情境下开展行动研究的操作步骤与研究伦理等内容。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亦可辐射至其他专业学生或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人士,无预备知识要求。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王思斌、马凤芝. 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谭祖雪等. 灾害社会工作[M].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3、沈文伟、崔珂. 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沈文伟、陈会全. 灾后儿童社会心理工作手册[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5、黄匡忠. 灾害社会工作支援手册[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6.

6、俸锡金、王东明. 社区减灾政策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