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而设置,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对西方艺术音乐进行赏析,继而达到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历史的目的。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观,提高艺术品位,初步掌握西方音乐发展规律,以及进一步独立学习的兴趣。
本课程精心挑选了12部电影,其中所要解析的音乐作品涵盖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20世纪等5个历史时期,既包括亨德尔、莫扎特、肖邦等大众熟知的人物,也包括了阿尔比诺尼、斯特拉文斯基、巴伯等大家不甚了解的作曲家,既有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有普契尼的歌剧咏叹调、柏辽兹的《拉科奇进行曲》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同时,还对使用这些经典音乐作品的电影,如《虎口脱险》、《海边的曼彻斯特》、《和你在一起》、《立春》等中外优秀影视作品进行了解析。通过对创作者的介绍、音乐作品的技术分析及对电影创作手法的阐释、电影音乐的欣赏等环节,引导受众理解创作者的独特手法与音乐语言,理解音乐与具体表象之间、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深层内涵,并对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产生较为清晰的认识。
《观影赏乐》的每一讲均聚焦于一个音乐术语、体裁、创作技法等,将其作为该讲的中心,围绕它展开解读。12个焦点成为了解西方音乐史的节点与路标,带领大家由浅入深地探究西方音乐史的魅力所在。
本课程可视为对另一门中国大学慕课《音乐导聆》的一次“升级”,是对古典音乐风格,以及音乐的表情功能、表现手法等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挖掘。
1.引导青年学生对西方艺术音乐进行赏析,继而达到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历史的目的。
2.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观,提高艺术品位,初步掌握西方音乐发展规律。
3.培养进一步独立学习的兴趣。
本课程主要围绕部分音乐名著而展开赏析,因此学习者应对基础音乐知识有所了解。了解的越多,越会缩短与赏析作品之间的距离。
同时,由于主要涉及西方音乐史的内容,所以学习者应对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会极大地影响听者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与把握。
最后,建议大家课前、课后阅读《音乐导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一些理论难点或许会迎刃而解。
1.安宁、彭丽:《音乐导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4.《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2004年。
由于本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项:
1.每次学习新内容之前,最好提前进行适当阅读,浏览一下相关内容。
2.每次网上学习时,要先浏览公告。
3.不要轻易落课,补课需及时。
4.注意每讲之后测验的截止提交时间。
5.学习中如遇问题建议采用浏览讨论区帖子的方式。在讨论区里,如发现你的提问与他人相似,跟帖即可,不必另发新帖。
6.本课学习过程虽然较为轻松,但内容并不简单。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浅尝辄止更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