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文化交流对话的世纪, 现代信息技术等全球化因素使新时代的我们可以、甚至不得不随时面对世界上迥然相异的文化传统, 而在人类过去几千年文明史中,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 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传统中, 遥远的异族文化只属于偶然的猎奇, 不会产生必须面对的文化压力。时至今日,从饮食生活到学理思考、企业管理乃至治国理政,都需要有足够智慧来面对中西文化之差异与交融,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是离不开其它文明之交流对话中的外在激励与刺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本课程首先通过范式等理论反省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再从世界诸文明之交汇发展历史来看现今中西文化冲撞可能的路径与方向,从李约瑟难题切入探讨中西自然观的差异,从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不同分析中国传统不同于西方的信仰模式,结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分析中国适应于现代商业社会的独特伦理文化,分析现时代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欧陆、英美、中东、拉美、非盟等不同文明话语体系的结构,以及中西传统在心理文化、政治文化、民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观点,探索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引领中西文化之交流对话。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历史与科学、心理、政治、信仰等多种维度了解中西文化之差异,对各种学术思考、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国际交往乃至日常生活,提供一个必要的理解中西文化的背景素养,从而能以更广阔的视角面对学习工作与生活。
本课程并不是从建筑、饮食、艺术、交际等某个具体社会生活方面对比中西文化,而是侧重从方法论自觉、科学、政治、伦理、信仰等思想文化层面进行更抽象深入地探讨,并尽力使理论的思考与日常现实相对接,从而更有喜闻乐见的可读性。
境界与超越:东西文化的形而上对话,陈世锋著,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