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闽北民间美术》课程是闽北高校教师倾力打造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慕课部分由团队教师自主建设。课程虽然聚焦闽北,展现的却是民族民间美术的魅力与中华劳动人民的伟大才智。闽北是对福建北部南平地区的简称,历史上此地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融渗透,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存,使闽北丰富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突出的文化包容性,并在传承发展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本门课将带领大家追溯闽北民间美术的悠久历史、感受工艺魅力,学习优秀民间手工艺者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生存智慧、家国情怀,从而热爱民族艺术、情归家国乡土、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信心。
课程概述
- 学习意义:闽北民间美术因生动展现了闽北上千年发展史中多元文化的交融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独特的工艺之美和内蕴的文化之美、精神之美对提升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开启生存智慧,重塑精神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 课程内容:本门课从历史源流、工艺流程、风格特色、传承情况和发展现状几个方面,对闽北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展开介绍,对其传承发展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民间剪纸、民间版画、民间陶瓷、建筑雕刻、根雕竹艺、闽北金银器、延平漆枕、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和民间绘画。
- 学习预期成果:课程将美育与德育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传承价值,提升精神品格、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艺术品位、加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科融合思维,具有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传统文化的能力。
- 课程特色和亮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非遗为主的教学内容;双师联合的教学团队;校内外结合的教学环境;理论讲授与工艺指导穿插的教学手段;重视过程、关照专业的考核方式是本课程的特色和亮点。课程将智慧教学、非遗进校园、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品德教育为主,同步审美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习潜能的双向激活。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准确描述课程中闽北民间美术的特色、工艺、价值、保护情况,复述代表性传承人励志故事。
(2)能够列举出近年来国内外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
(3)能解释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介绍、宣传闽北民间美术,甄别虚假宣传.
(2)能立足地方实际、结合我国国情、对照国外经验,分析闽北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3)能够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指导下,发挥专长设计出助力闽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方案或作品。
3.价值目标
(1)热爱乡土文化和劳动人民,渴望为民间美术传承做出贡献。
(2)认同家国一体、众志成城 ,相信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地方发展、国家发展、人类发展不可分割。
(3)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课程教材:《闽北民间美术》,田丹,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参考资料:《手工技艺保护论集》,邱春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11月
《匠心守望——闽北社会变迁中民间手工艺与传承人群体研究》,田丹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浦城剪纸》吴卫东著,福建美术出版社,2011年6月
《建安版画》陈铎著,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11月
《闽北名镇名村》柯培雄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行走武夷民间》邹全荣,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8月
《闽北五千年》林忠干著,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
《闽北陶瓷》傅宋良、张家、谢道华,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