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质工程微生物学)”的同类课程,是所有高校环境类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市政工程(给排水)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该课程主要讲述水环境微生物(同时也涉及土壤、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污(废)水生物净化处理(包括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和水体(包括土壤)污染与自净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环境生态、污染、生物净化的微生物学机理,深刻理解自然和环境与微生物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为掌握污染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这门课是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专业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环境中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我们才可以更好理解水体污染和自净、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污水生物处理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污染水环境和土壤的生物修复的原理和高效处理需要注意的条件。


这门课程涉及的是大家生活环境中就广泛接触到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虽然大家对细菌和病毒等典型微生物有不少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可能还不清楚其在环境中是如何发挥对我们有益的作用及有害的地方。那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入和系统的认识。


这门课主要是描述性的,没有数学公式和化学公式,也不需要推导,但对于微生物的代谢,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基础的。课程中会有一些微生物的照片,是大家可以一睹微生物的“真容”。更多是我们在已有的对人和动物、植物代谢的基础上,对微生物的进一步了解。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特点、生长繁殖规律、观察研究方法;掌握细菌、微生物的酶、营养、呼吸作用、生长繁殖等知识对理解和应用微生物净化污水的作用;掌握污水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微生物原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异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明白如何获取有益微生物并保证其生长繁殖。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了解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细胞结构、生物代谢、环境污染及微生物对环境的净化等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可以参考下列教材: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袁林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周群英、王士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顾夏声、胡洪营、文湘华、王慧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原理与应用》,任南琪、马放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常见问题

1Q :    本课程学习是否需要课本?A :  答:本课程学习时可以不要课本。但考虑到便于学习,建议手头准备一些相关参考教材。

2Q :   本门课程教学是怎么安排的?A :   答:本期课程每周安排3学时课,10周内完成学习。

3Q :   怎么学习?A :  按照发布的内容,首先观看视频。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在多种终端(手机、电脑)上观看。然后参与讨论:不懂的问题发帖提出,也可以回帖别人的问题或者教师的提问。最后是完成章节的作业(以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或者填空题为主)

4Q :   是否严格按照发布的进度进行学习?A :   总体应该按照进度同步进行。因为有些作业和测试是在限定时间范围内需要完成的。一旦错过就不能提交,也就没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