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主题和目标
本课程为法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介于法学和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体地说是研究中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二、课程特色和亮点
以“四有”(有法理、有情理、有道理、有事例)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主要是通过典型案例来串联学科基本法律制度,以案例阐明有关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时,强调深入剖析立法意图和法律关系。
三、网络资源和内容
课程重点围绕西周、秦汉、唐代、清末四个大变革时期,共15章,划分64个微视频,50个知识点碎片,重要章节都设有20多道测试题,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问题。
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本课程要想达到的目标是既“有趣”又“有用”,既“能学”又“辅教”。因此,微课内容是以“生动的法律故事,感人的法治人物”的形式回望过去,发现“活的法律”,进而观照现实。并以学生为中心,希望达到“我在你面前,我为你讲解”的效果。
本课程无特殊要求的先修课程,欢迎所有对中国法律史感兴趣的同学选修。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
《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共10卷),张晋藩主编;
1.建议大家根据教师设置的课件内容顺序进行学习,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教学视频的语速问题众口难调,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速度播放。
3.对于大家的共性疑问,我们会通过公告的形式统一回复,请大家注意公告内容更新。
4.请大家在进行测验和作业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评分标准,例如测验只有一次机会、作业需要进行互评等,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