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分享
spContent=设计课程与实施教学是小学教师最日常的实践活动。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论素养必不可少。“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系统讲述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技能知识。让我们一同加入课程学习之旅,在理解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在设计中创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有以下特色:

1.理论+实践:理论为基、能力为重。根据“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在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上的双重特性,本课程以“实践和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学习内容涵盖小学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包括: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科学基础、目标和内容、课程与教学组织、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模式与方法、学习环境设计、技术整合、学习评价等11个章节、35个关键知识点和3个系列实践案例。

2.传统+现代:学为基点,体系创新。“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小学课程与教学需要作出怎样的应对?"本课程立足小学教学实践和时代诉求,以学习创新为基点,在经典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体系上,融合学习科学、核心素养、信息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等理念,增设学习科学等相关新章节,注重设计能力发展,着力构建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教学新范式。

3.大学+小学:专长互补,点例结合。本课程团队由8位大学专业教师和4位一线小学优秀教师组成,核心成员包括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十佳教师”以及小学优秀教师和校长,为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扎实的专业支持。团队教学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即确保高校教师在“知识点”讲授上的理论精道,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优课设计、说课与评课上注入了一线小学优秀教师的“鲜活案例和经验”。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经过五期开课获得了广大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在前五期的基础之上,课程吸取学员们的建议,现推出全新的第六轮课程,让我们先来听听学生们的收获与体会。


第一期课程学员感言:   

学员A:这是我第一次在慕课上学习,我认为此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课程的结构清晰,每节课直接从目录进入,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整合。二,每堂课无鸡肋,能让我很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三,图文并茂,视频和动画将要点清楚地展示,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并且每节课都有配套的PDF,方便我们查漏补缺。四,包含了很多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有助于知识的应用。五,这门课程把学习环境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单列成章,这让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知识。本课程学习后,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提升,还解构了我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一定是要在教室或在自习室,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而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员B:这种学习形式非常新颖 对我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一开始很不习惯看视频这种学习的这种方式 ,但是慢慢的,我学会了自主学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的进行有效率的学习,希望这种学习形式能更多的开展。

学员C:这门课从授课模式到最后的考评方式都很新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感受到了真实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我们学生自己,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更早的体验这种学习模式,而且考试也不同于传统的纸质试卷。课程结束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让我感觉到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不同于之前的所有课程,新的转变让我逐渐适应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变化。

 

第二期课程学员感言:

研究生学习者Moonshine:作为一名跨专业到小学教育的研一学生,为了夯实专业基础选择这门课程,杨老师讲授的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把课程的知识点讲授的清晰全面,知识体系也很完整。每节课都浓缩了课程的精华,用最短的时间传授了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老师们知识渊博,语言表达清晰,严肃又不失乐趣的讲课风格,我很喜欢。

本科生学习者王广是小禾苗呐:通过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实践知识的分享,让我们学员对自己的专业能有更好的认知和突破。就我而言收获很多,尤其是STEM教育让我印象深刻。在学习工具方面,xmind思维导图的使用帮助我厘清概念关系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感谢课程教师和助教们背后的付出!

一线小学教师魏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通过学习更好的认识了教学设计,学习到很多实实在在可以用到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对听课评课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

 

第三期课程学员感言:

学员A:我觉得这门课程在让我与线下课程的结合学习中,对课程,对教学的理解都更加深刻,该课程多用举例子的方式把一些概念生动形象地呈现,还在课程中介绍了一些学习的好方法,每学完一课基本都有讨论,在讨论区通过看同课程不同学生的观点能够学到很多,能够补充自己在学习中没有想到的点,也能从另一个方面打开自己的思路,总之这是一门好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学员B:对于非教育专业但有意未来从教的小白来说,本课程所提供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足够,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思考如果实际中出现这种问题会怎么样。帮我认识了很多之前所不了解或者不注意的教育理论,包括方法,内容,活动程序等。

 

第四期课程学员感言:

学员A:作为一名跨专业到小学教育的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上选择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初衷是夯实专业基础。通过一整期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于设计课程与实施教学等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而且对于学习科学、核心素养和信息化学习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详细讲授,还有小学一线教师的案例分析,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最后,我很喜欢的课程中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在理解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在设计中创造!”

 

第五期课程学员感言:

学员A:感谢杨老师的《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陪伴我走完了一学期的教学。和许多同学不一样,我是一名教育学教师。第一次听到这门课是和同事们闲聊的时候,都说这门课对我们的教学帮助很大。所以当我接到《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任务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门课。果不其然,杨老师和团队把枯燥的理论讲解的深入浅出,视频讲解、思维导图、案例分析都太贴心了,把整门课的来龙去脉清晰展现出来,特别是还加入了许多新的理论,如学习环境创设,内容很前沿!我也把这门课推荐给了我的学生,学生们都很喜欢。

本科学习者:通过一个学期在慕课上学习后,我收获非常大。没想到线上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每次的讨论都会让我们所有人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让我们在一个问题上从纵向和橫向上理解得很清楚。并且提前导入会促进我们提前看书,虽然我们是大学生会自觉看书,但也有一定的惰性,紧迫感没有那么强,这种方法正好把我们这点惰性也克服了,课程后思维导图也让我们的知识各个系统化,思路更清晰,从一个实例到理论的升华,再把理论又用到实例的过程,让课程更加鲜活地呈现给我们,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对教学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看到学员们饱含深情的回帖和肯定的回答,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带给同学们更优质的学习体验的决心,同时,我们欢迎更多的学员们参与到第六期的课程学习中来,让我们一同加入课程学习之旅,在理解中学习,在交流中反思,在设计中创造!

     想了解更多课程内容,欢迎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课程微信公众号

                                                        

或使用QQ加入课程群聊第一时间了解课程资讯:

           



成绩 要求

一、课程评分标准

本课程满分为100分,课程总分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类型与权重

评分项目

分值

具体要求

平时成绩

(20%)

出勤

 

 

5%

无故迟到1-2次、缺席1次:扣2分;

无故迟到3-5次,缺席2次,扣5分;

无故迟到5次,缺课3次,扣10分;

无故迟到6次以上,缺课4次以上,本课程记零分。

课堂互动、在线课程平台参与(线上测试、视频学习等

 

15%

课堂积极发言、线上参与讨论等其他学习活动。

设计类作业

(小组协作)

50%

 

Logo设计、校本课程设计(计划思路)、学习环境设计

 

20%

切合真实任务,设计合理、操作可行,体现新的学习理念、模式与方式。

小组中的个人参与和贡献

10%

小组对每个成员在小组作业中的贡献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由小组集体签字认可。

视频论文

(小组)

 

20%

视频论文: 8分钟左右,配合学期论文,集中各成员的主要观点,用视频形式可视化表达出来。

视频课例分析:小组合作,对某一课例的教学过程/模式/方法/特点进行分析。

理论考核

学期论文

(30%)

小组商议确定一个课程与教学的主题、问题或观点,围绕这一主题各自进行论述。

 

30%

 

 字数2000-3000;属于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有自己的观点,有文献、数据等论据支撑,论证有逻辑;格式规范;50%以上抄袭判零分。

激励性评价

半程/全程学习之星、最佳小组、深度回帖、深度学习笔记等评选

酌情加分

 


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