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从开刀匠到外科学家,你需要学习什么?《外科学基础》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外科学基础》能够帮助你练好外科基本功、学好医学人文、培养创新思维,在成为外科学家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一往直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外科学总论课程作为基础理论与临床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外科学总论教研室成立于1956年,为南京医科大学最早成立的教研室与学科之一,由留日博士刘燕公教授担任第一任教研室主任,历任教研室主任有王一镗、张保康、俞学明、眭元庚、吴文溪、傅震等教授。

多年来,在学校、临床医学院和外科学系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外总人的不懈努力,本课程已建成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梯队合理、教学设施齐备、教学手 段现代化的重点课程,在教育及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任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王水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医学和医学教育专家,兼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临床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以及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因领导外科学总论教学团队投身医学教育及教 学改革成绩显著,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获南京医科大学“扬子江奖教金”优秀奖。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质量,王水教授组织编写出版了实践教学用书--《外科学基础实践》,主持教学改革课题3项,有力促进了外科学总论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外科学总论课程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热爱医学教育、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目前在编教师7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比率已超过30%。课程主讲教师均为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各专科临床骨干,每位主讲教师带领并指导4~5名辅讲教师进行教学。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的保障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本课程建立了完善的青年教师试讲、集体备课、主任听课、专家督导和教学质量测评等制度。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并做到“教学相长”。建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每年选派2~4名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学习。

外科学总论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两个部分。课程秉承“以人为本、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为目的、以实践为手段”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用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用高超的技术指导 学生;用创新的理念引导学生”的教风和“锤炼科学精神;掌握医学技术;确立创新思路”的学风。

理论教学主动适应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完成大纲范畴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科积极探索新时期外科学总论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在师资安排上,为激发学生学习外科学总论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邀请本校知名外科教授为学生讲授外科学“绪论”章节,定期邀请国内著名教授为学生及年轻教师开设公开课、示范课。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CBL、PBL教学方式。组织教师精心选择典型病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

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增设了医学人文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外科学基础理论的同时,领略外科学的发展历史、感受外科学发源、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外科临床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始终把实验室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在原有五台校区基础上,江宁校区也建设了设施完善的实验室,现有实验室10间,总面积2800平方米,手术床47台。每台手术床配有多臂无影灯、手术器械台、单臂回轮升降台等设备。实验室还配有彩色摄像示教及传输系统、8台用于心肺复苏教学用Laerdel复苏安妮。本课程还设计、开发了多功能外科基本操作训练器。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动物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两校区各设一间标准化手术室。为适应现代外科发展趋势,实验室添置了腹腔镜模拟训练系统及显微外科手术设备。实验室设备总价值超过800万元。

在实践教学中,打破不同专业外科学总论实践课程统一的传统,将大纲范畴的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型实验,增设综合型实验、提高型实验与创新型实验, 特别是增设以腹腔镜技术为主的微创外科技术训练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其中基础型实验以教学模型为载体,进行外科体格检查、无菌术、打 结、包扎等操作;综合型实验以实验动物为载体,进行切开、缝合、止血等操作,以及阑尾切除、脾切除、肠切除吻合等基本外科手术;提高型实验主要为以犬腹部 解剖、模拟犬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以及腹腔镜微创手术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开展自拟的创新型实验。

为了更好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拍摄了《犬活体腹部解剖》和《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两部视频教材。在《犬活体腹部解剖》视频教材中将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组织胚胎学知识融为一体,阐述了解剖结构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生动体现了“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需要影响决定了形态的形成”这一规律,并生动阐述了血管的分布及走行的“就近支配”规律。《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中通过模拟“犬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阐述了无瘤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像遵守无菌原则一样严格遵守无瘤原则。

规范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过程,增加《教学过程记录》和《学生实验过程记录》,严把教学质量关。改进课程考核办法,每个学生必须达到实践训练的基本要求,将实验课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占20~30%。实践教学考核采取逐项、逐人、逐级过关。通过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为配合医学生实习前培训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本课程建立了完备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申请,教研室统一安排并指定教师指导。

为了更好地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本课程建设了教学网站,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基本情况介绍和最新动态、自测题库、模拟考试系统、教学课件、教 学视频以及网上答疑等,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了帮助。本课程还建立了虚拟手术室系统,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 了虚拟实验环境,运用各种虚拟手术器械和设备,对外科基本技术进行训练。

经过多年的努力,外科学总论课程现已取得可喜成果。近年来主编教材专著20余部,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吴文溪、武正炎教授参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外科学》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吴文溪教授主讲的《外科营养》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008年本课程实验室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的验收,成为临床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获 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基金资助。本教研室与外科学教研室合作申报成为南京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本教学团队获得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学 成果三等奖,王水教授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及成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近年来,承担中华医学会、江苏高教学会、南京医科大学等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本课程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接待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西藏大学等同行专家考察交流。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多次在全国及省内学术会议上汇报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总结成绩是为了更好地开拓进取。外科学总论课程将主动适应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深化理论教学改革,争取尽早全面开展小 班化教学。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尤其尽早促成大动物实验的全面开展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外总人将进一步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充满激情地开创 未来,走向光明灿烂的明天!

授课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科研创新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生理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生物化学

组织胚胎学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参考资料

1. 《外科学》第8.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外科学》第3. 赵玉沛、陈孝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外科学》第14. 原著 GERARD M. DOHERTY.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6

4.《外科学基础实践》第2. 王水、肇毅、沈历宗主编. 江苏科技出版社.2016

5. 南京医科大学课程中心《外科学基础》网站. 网址:https://elearning.njmu.edu.cn/G2S/OC/Site/main#/home?currentoc=212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