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8日 ~ 2025年06月15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3周,共17周 已有 129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63)
spContent=随着微度假、休闲游、短途游的日益兴起,乡村成为城市人的好去处,乡村旅游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本门课程,团队老师们将带领大家走进乡村,看一看如今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哪些创新和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体系从实践入手,抓住创新和创意的细节,有助于同学们从具体操作的层面学习和了解乡村旅游创新的思路和路径。
随着微度假、休闲游、短途游的日益兴起,乡村成为城市人的好去处,乡村旅游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本门课程,团队老师们将带领大家走进乡村,看一看如今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哪些创新和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体系从实践入手,抓住创新和创意的细节,有助于同学们从具体操作的层面学习和了解乡村旅游创新的思路和路径。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各位同学欢迎来到《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的课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乡村旅游更是需要专业人才的助力。因此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家乡热爱乡村,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也能为乡村旅游的从业者提供自我学习的资源和行业培训资源。

 

一、基本信息

   本课程由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朱丽教师团队共同开发建设,包括方法林教授、叔文博、张宁、张慧婕和陶潇男老师;共计4学分,建议线下线上各开设36学时,2学分。

现采用的教材为校本教材《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主要参考由徐虹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乡村旅游创意开发》。

本门课程获得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建设基础为江苏省十三五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教程》和教育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旅游创新创业》两门课。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基于教学目标和双创教育本质,本课程的预期受众为以下五类人群:

1. 在校生,包括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所有学生;

2. 教师,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3. 社会人员,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旅游人;

4. 旅游从业者,尤其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5. 有志向返乡旅游创业的人员,第五部分人群是本课程重点去挖掘和培养的对象,他们对未来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起他们返乡旅游创业,为家乡的旅游事业添砖加瓦,把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带回家乡,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将创新与创意覆盖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的每个环节,并提出落地的创新性的策略和方法;一方面从在校生的角度,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建立其对乡村的热爱,引导其返乡就业;另一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培训平台,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二)结构与内容内容

教学内容围绕“乡村旅游”与“创新与创意”展开,以乡村旅游产业为载体,以“体制创新、资源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创新与创意为目标,将两者有机结合,聚焦性提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创新与创意,为乡村旅游未来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能真正落地的乡村旅游创新方法和途径

 

三、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历程

《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课程基础扎实,是在前期江苏省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教程》和教育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子项目《旅游创新创业》基础上延伸出的另一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

(二)资源建设应用

上述两门课程均分别于2018年、2019年开设,各自开课4年和3年,累计开设11期,被15多所学校选作专业课,授课人数超过7500人次。

目前,《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已制作微课58讲,每一讲均有教学视频、脚本、课件、拓展阅读、题库。后期更新资源的体系和大纲也在不断改进中。

(三)成员构成

因为本课程兼顾双创和专业教育,在组建师资团队时,充分考虑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与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

团队教学人员大多为一线教师,在教学管理、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中均有丰富经验,在抗疫特殊时期,均开设过线上课程或进行线上课程管理等相关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基础。

课程设计核心成员长期努力开展三教改革,先后多次在教育部、江苏省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教学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在线课程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负责人作为江苏省文旅厅旅游驻村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行业资源优势,邀请多家乡村书记参与到课程资源建设中,为课程提供了大量真实案例。

此外团队还有课程学习辅导教师和技术团队,保证了在线学习的质量,也保证了课程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专人、专群、专线进行教学管理,以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连贯性和线上线下的答疑解惑。

1.专人:(1)除主要任课教师以外,每个班级安排一名专门的课程学习指导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平台上遇到的技术问题。(2)各班安排一名课代表,负责收集学生的问题,提醒同学作业、考试等具体事宜。

2.专群:(1)各班就本课程建立师生互动群,保证学生能及时接收到信息,与教师互动;方便教师的答疑解惑,根据课程和班级建立不同的微信群、QQ群。(2)同一学期平行班的学习指导老师和学委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群,以便于更加及时和高效的师生互动和信息传达。

3.专线:调动兴趣:主要任课教师通过课程公告调动学生的兴趣。做好准备:通过公告提要求,让学生做好准备,可以做到让学生期待下一次课的内容。进入状态:公告的发布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日常提醒,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作业后进入课程学习的状态。

(二)教学活动过程

1.课前安排设计—课前“三步走”

引趣下次上课内容;布置课程预习任务;布置探索研究题目。

2.课程活动设计—课中“多抓手”

课堂一般流程为:签到→85分钟:授课,举手互动3-4个+互动:提问、讨论、投票共4-5个→休息10-15分钟(思考题目)→85分钟:授课,举手互动3-4个+互动:提问、讨论、投票共4-5个。上课节奏感强,师生互动多,学生参与度好,保证学生全程高度集中。

3.课后任务布置—课后“勤巩固”

课后任务,第一是对课堂知识的总结,通过老师添加的资源,学生可以迅速回忆起上课的重点,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第二是作业的布置。作业可以是纯文本,可以是音、视频,适合本门课程。评分后,学生可以及时看到老师的反馈,互动性强,学生也容易受到激励。第三是对下节课的引导。教师通过问题或者案例引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好奇,以达到引趣的目的。

(三)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线上学习和反馈为主:

线上学习(60%)+线上期末考试(40%);

线上学习=课程视频学习+随堂检测+单元测验+参与互动。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乡村旅游相关的创新策略和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应用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开展乡村旅游创新建设的实践活动;养成诚信、自强及创新的优良品质,具有创新思维和热爱乡村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根据旅游大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乡村旅游建设实际需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综合素质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三个层次。

1.综合素质目标

(1)学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遵守客观规律与科学精神,诚实守信,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能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中蕴藏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较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善于挖掘或发现周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美”。

(3)能正确领会热爱劳动的精神,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能坚持课下自主学习、课上专注学习,能坚持条件艰苦下的不断产生创意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6)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

(7)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乡村的情怀。

2.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发展意义和政策背景;

(2)熟悉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类型,着重掌握中国目前存在的乡村旅游类型并熟悉其具体产品;

(3)熟悉并掌握乡村旅游创新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乡村旅游模式来赋予乡村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涵挖掘;

(4)掌握乡村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创新方法;

(5)掌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的方法;

(6)熟悉目前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

3.专业技能目标

(1)具有能够分析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敏感度,能够根据相关政策识别乡村旅游开发的方向;

(2)能够在分析中国目前存在的乡村旅游类型并熟悉其具体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产品开发和创意设计;

(3)能够根据不同的乡村旅游模式来赋予乡村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涵挖掘,并通过相关节事活动策划来推广乡村旅游名片;

(4)能够进行乡村旅游创新开发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设计;

(5)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定位、价格和营销渠道设计,并能运用新媒体手段策划等创新形式进行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广。

 

六、特色创新

瞄准乡村市场:如今国内乡村旅游市场极火爆,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出境旅游依然未恢复,国内疫情管控得当,国内旅游稳步恢复,乡村游能满足城市人对健康、休闲和亲近自然的需求,故市场不断扩大。因此,《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课程的推出符合市场需求。

顺应文旅政策: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均衡城乡就业,提升乡村就业质量;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是突出对乡村三产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视。因此,本门课程的推出顺应国家对乡村建设和乡村人才重视的大背景,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旅游人才的素质提升提供免费的、可随时学习的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本课程以泗阳县王集镇和溧阳市杨家村为案例采集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掘乡村旅游创新产品和模式,对其进行推广,极具公益性。

双创教育融合:本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将乡村旅游与双创教育结合,一方面将专业与双创教育结合,助力专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要可持续、健康规范的长久发展需要有创意和创新,因此本课程的推出目光长远,有利于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多看、多听、多思考,相信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你或许会对乡村多一份热爱,或许会对乡村产生不一样的热情,让我们一起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微笑服务乡村振兴。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有关乡村旅游创新与创意的理论知识;掌握创新与创意的技能,并能将其运用在乡村旅游建设的实践中;增强对乡村的热爱与乡村就业的自豪感。

课程大纲
乡村旅游体制机制创新
1.1 乡村旅游如何创新
1.2 乡村旅游规划创新与创意
1.3 乡村旅游体制机制创新
1.4 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创新
1.5 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1.6 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创新
乡村文化旅游创新与创意
2.1 乡村文化符号景观创新
2.2 乡村文化活动创新
2.3 乡村文化传人景观
乡村旅游营销创新与创意
3.1 乡村旅游营销观念创新
3.2 乡村旅游营销组合创新
3.3 乡村旅游营销体验创新
3.4 乡村旅游营销方法创新
3.5 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创新
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创意
4.1 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4.2 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创新
4.3 农家乐产品特色创新
4.4 乡村旅游民宿产品创新
4.5 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创新
4.6 乡村旅游研学产品创新
4.7 乡村红色旅游产品创新
乡村旅游管理创新与创意
5.1 乡村人才培养创新
5.2 乡村培训模式创新
5.3 乡村旅游智慧化创新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乡村的热爱和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知识能够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国家乡村振兴局官网,https://nrra.gov.cn/
  2. 马亮,《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01
  3. 徐虹,《乡村旅游创意开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12
  4. 杨彦锋,《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21.11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朱丽

朱丽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