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4月23日 ~ 2021年07月30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24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
spContent=交通法课程是东南大学交通与法律交叉学科建设的成果之一,既有交通法一般理论部分,包括交通权、交通事权、交通法原则、交通法关系等内容,也有重要、前沿的交通法问题,包括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法律问题、交通新业态的政策与法律问题等方面。 本门课程主要由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主讲,两位青年教师杨洁副教授、徐伟博士分担其余部分课程。三位主讲人均具较强的学科交叉研究与实务经验。顾大松副教授系东南大学法学院交通法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在交通法基本理论以及交通新业态的政策法规研究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杨洁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现于法学院任教,徐伟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于东南大学法学院任教,两位年青老师均具有厚实的工科基础,主要从事交通法、工程法交叉学科教学科研,较好体现了交通法的交叉学科属性。
交通法课程是东南大学交通与法律交叉学科建设的成果之一,既有交通法一般理论部分,包括交通权、交通事权、交通法原则、交通法关系等内容,也有重要、前沿的交通法问题,包括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法律问题、交通新业态的政策与法律问题等方面。 本门课程主要由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主讲,两位青年教师杨洁副教授、徐伟博士分担其余部分课程。三位主讲人均具较强的学科交叉研究与实务经验。顾大松副教授系东南大学法学院交通法学科带头人,现任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在交通法基本理论以及交通新业态的政策法规研究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杨洁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现于法学院任教,徐伟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于东南大学法学院任教,两位年青老师均具有厚实的工科基础,主要从事交通法、工程法交叉学科教学科研,较好体现了交通法的交叉学科属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门课程的交通法理论部分,主要有交通权、交通事权、交通法原则、交通法关系四部分,重点讲述交通法的权利理论,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供给责任确定及财力安排,统贯交通法律体系的受益原则、公共性原则等,以及交通法关系主体、客体及内容等内容。

本门课程交通法实践部分,结合当前交通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围绕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交通规划法律问题、交通建设管理法律问题以及交通新业态(网约车、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的法律问题展开。

这门课程的结构安排既体现了交通法交叉学科的理论深度,也针对性地讲解交通法热点难点问题,体现了本门交通法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高水平。

授课目标

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同学

课程大纲

第一节 交通权

权利启蒙的”路权“

作为人权的“交通基本权”

权利附随的“出行保障”

导言:交通法的“权利本位“转向

第二节 交通事权

交通财权

序言:交通事权与财力匹配

交通事权

第三节 交通法原则

可持续交通原则

公共性原则

受益性原则

第四节 交通规划的法律治理

交通规划的行政行为属性

交通规划的实体法规制

交通规划的程序法规制

第五节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法律问题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规制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法律定位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开发模式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参与主体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进入与退出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回报机制

第六节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

2008年后我国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与深化

我国地方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

中央交通运输"大部制"管理

2008年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沿革

交通综合执法改革

第七节 交通新业态的政策与法规问题

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政策与法律问题(2)

网约车的合法化问题

共享单车的鼓励与规范政策问题

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政策与法律问题(1)

汽车分时租赁业态的法律问题

预备知识

在前期已经学习完法理、民法、行政法课程阶段的同学,且对于交通法基本理论及交通新业态有一定熟悉的同学。

参考资料

周佑勇等著:《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制度平台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顾大松 苏奎主编:《网约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治理挑战》,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东南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顾大松

顾大松

副教授

徐伟

徐伟

讲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