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有机化学》课程是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化学化工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有机化学知识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有机化学除了在化工企业有重要应用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有机化学在生物制药,环境监测,有机新材料等方面。有机化学分有机化学(上)和有机化学(下),有机化学(上)讲授1-9章内容,有机化学下讲授10-17章内容。
《有机化学》课程是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化学化工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有机化学知识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有机化学除了在化工企业有重要应用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有机化学在生物制药,环境监测,有机新材料等方面。有机化学分有机化学(上)和有机化学(下),有机化学(上)讲授1-9章内容,有机化学下讲授10-17章内容。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它是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及医药等相关学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有机化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发展初期,有机化合物均由动植物直接获得,如,从葡萄汁提取酒石酸,从酸奶中取得乳酸,由尿液分离纯化得到尿素;1828年,科学家魏勒人工合成出第一个有机化合物,尿素,由此开启了有机化学的合成时代。有机化学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物分离分析及有机新材料化学等研究领域。这些领域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他们在各自发展中相互影响与促进,为有机化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课程是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安阳工学院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由中青年博士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内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均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他们将会带领大家感受有机化学的无限魅力。在有机化学课堂,我们将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规律。牢固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将会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课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授课目标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结合我校“地方性”、“应用性”办学特色,本课程以应用能力为中心,从基础知识,能力和思政三个方面来思考和描述课程目标,为地方性化工工业培养和造就高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才。
(1)知识目标:
本课程利用已学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为基础,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
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思政目标
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追求真理,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大纲
醇
10.1 醇的结构、分类和异构
10.2 醇的制法
10.3.1 醇的化学性质1
10.3.2 醇的化学性质2
酚和醌
11.1 酚的分类、构造和命名
11.2 酚的制备
11.3.1 酚的化学性质
11.3.2 酚的化学性质
11.4 重要的酚
11.5 苯醌
醛和酮
12.1 醛酮的定义、结构和命名
12.2 醛酮的制备
12.3.1 醛酮的加成反应
12.3.2 醛酮的α-氢原子的活泼性
12.3.3 醛酮的氧化和还原
羧酸及其衍生物
13.1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3.2 羧酸的制法
13.3 羧酸的化学性质
13.4 重要的一元羧酸
13.5 二元羧酸
13.6 羟基酸
13.7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13.8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13.9.1 酰氯、酸酐和酯
13.9.2 酰胺、酰亚胺和内酰胺
13.10 碳酸衍生物
β-二羰基化合物
14.1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碳负离子的反应
14.2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硝基化合物和胺
15.1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和性质
15.2 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5.3 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5.4 胺的制法
15.5 胺的化学性质
15.6 季铵盐和季铵碱,腈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6.1 重氮反应
16.2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16.3 重氮甲烷和碳烯
16.4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杂环化合物
17.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7.2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性
17.3 五元杂环化合物
17.4 六元杂环化合物
17.5 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第三版),高占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2.《有机化学》(第三版),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
3.《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刑其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4.《有机化学》(第二版),李艳梅、赵圣印、王兰英,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