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课程由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等4家单位(含8名成员,教授5人,其中电科院教授级高工2人)共同建设。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最新工厂整体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为主线,论述工业与民用电力用户供电系统的基本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等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短路电流计算、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电力线路及其选择、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和自动装置、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电气照明等。除理论讲解,课程配备了仿真实验、前沿讲座分享、实际供配电系统讲解以及工程案例实例等内容。目前已在大学MOOC平台完成11轮线上教学,选课人数达26870人次,近百所高校应用本课程进行SPOC等模式教学,学生评分4.9分(参评学生500余人),课程曾被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全国教育新闻联播》作为数字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课程由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等4家单位(含8名成员,教授5人,其中电科院教授级高工2人)共同建设。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最新工厂整体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为主线,论述工业与民用电力用户供电系统的基本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等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短路电流计算、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电力线路及其选择、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和自动装置、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电气照明等。除理论讲解,课程配备了仿真实验、前沿讲座分享、实际供配电系统讲解以及工程案例实例等内容。目前已在大学MOOC平台完成11轮线上教学,选课人数达26870人次,近百所高校应用本课程进行SPOC等模式教学,学生评分4.9分(参评学生500余人),课程曾被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全国教育新闻联播》作为数字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工厂供电”慕课面向工厂供配电领域广大学习者,遵循新工科的建设要求,以工程应用为目的,注重知识更新,充分参考供电工程技术的发展新成果和国家标准规范的最新要求,并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重视思政教育,打造“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三位一体的渗透式课程思政体系;注重换位思考,以当代学习者喜欢的动画演示、表格总结、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知识点;强化课程辅导,综合利用平台讨论区、QQ群、微信群等信息手段,与学生及时良好互动;追求金课标准,通过补录例题讲解视频、补充工程案例、现场视频、配齐字幕等方式,持续优化课程内容。
该课程选用张军国、刘素梅主编的《工厂供电》为教材,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际供配电设备为载体引出具体知识点,将最新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与理论知识互融;以工厂整体供配电系统设计作为综合性工程案例,设计教学主线,加深课程内容深度,增加课程的挑战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采用“视频讲授+每讲测验+每章作业+综合工程案例+期末考试”的教学模式,以符合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设计各教学环节,方便广大学习者学习。
该课程可供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以及从事供电工程设计、监理、安装和运行技术人员学习。
授课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工厂供电的基础知识、电力负荷及计算、短路电流及计算、工厂变电所及一次回路、工厂电力线路、继电保护、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计算;工厂供电系统设计的一般程序及运行维护,为毕业后从事工厂供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具体地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具备下列能力:
课程目标1: 抽象、归纳实际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工程设计问题,能够理解并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与各种短路电流计算,并理解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2 :从工厂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的角度对工厂变电所一次系统主接线进行分析,并尝试改进;
课程目标3: 能够对变压器、互感器、一次开关设备、线路等主设备在工厂一次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进行研究,并在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下对电气主设备及线路进行选择与校验;
课程目标4: 能够理解工厂供电系统继电保护、防雷接地及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规则,并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概论
课时目标:了解工厂供电的意义、要求及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典型的各类工厂供电系统及发电厂、电力系统和工厂自备电源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力系统的电压额定等级和电能质量评价指标;掌握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
1.1 课程背景及特点
1.2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及运行要求
1.3 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规定及适用范围
1.4 供配电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教案
第一章 知识总结
第一章 教学课件
第一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一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一章 单元作业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负荷计算
课时目标:了解负荷曲线的概念,理解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意义,理解需要系数和利用系数的概念;理解计算负荷的定义,理解确定设备容量的方法,了解二项式法与估算法,理解单相负荷的计算,理解全厂负荷计算的步骤;理解计算尖峰电流的目的,了解尖峰电流计算方法;理解功率因数补偿意义,掌握功率因数补偿方法。
2.1 计算负荷的定义及意义
2.2 工厂电力负荷负荷曲线
2.3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2.4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2.5 工厂计算负荷的确定
2.6 无功功率补偿后工厂计算负荷的确定
第二章 教案
第二章 知识总结
第二章 教学课件
第二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二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二章单元作业
第二章单元测验
第三章 短路电流及其计算
课时目标:了解短路的原因、后果及其形式;了解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物理过程和物理量;掌握短路电流的各种计算方法;掌握短路电流的电动效应和动稳定度校验以及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和热稳定度校验;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3.1 短路的原因、危害和类型
3.2 无限大容量系统三相短路暂态过程
3.3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3.4 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3.5 短路电流效应和稳定度校验
3.6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例题
第三章 教案
第三章 知识总结
第三章 教学课件
第三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三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三章单元作业
第三章单元测验
第四章 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
课时目标:掌握变压器台数、容量的确定方法;理解主要一次开关设备、电力互感器的作用、符号、工作原理;掌握总降变电所及车间变电所常用的主接线,了解变电所位置与所址的选择。
4.1 电力变压器
4.2 电流互感器
4.3 电压互感器
4.4 高低压一次开关设备
4.5 高低压一次开关设备的选择
4.6 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
4.7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方案
4.8 工厂变配电所所址选择
第四章 教案
第四章 知识总结
第四章 教学课件
第四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四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四章单元作业
第四章单元测验
第五章 电力线路及其选择
课时目标:理解工厂电力线路的任务和类别,高压线路的接线方式;掌握架空线路的结构和敷设,电缆线路的结构和敷设,车间线路的结构和敷设;掌握导线截面选择方法;了解车间动力电气平面布线图
5.1 工厂电力线路及其接线方式
5.2 工厂电力线路的敷设
5.3 工厂电力线路的结构和型号
5.4 导线和电缆截面选择的一般原则
5.5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5.6 按电压损耗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5.7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5.8 车间变电所布线图
第五章 教案
第五章 知识总结
第五章 教学课件
第五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五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五章单元作业
第五章单元测验
第六章 工厂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
课时目标:理解继电保护原理、作用和要求;了解电力线路和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原理、保护种类;掌握过电流保护和速动保护的整定计算。
6.1 工厂供电系统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6.2 工厂高压线路的继电保护
6.3 电力变压器和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
6.4 微机继电保护
第六章 教案
第六章 知识总结
第六章 教学课件
第六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六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六章单元作业
第六章单元测验
第七章 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
课时目标: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掌握中央信号回路和直流绝缘监视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7.1 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
7.2 工厂供电系统的自动装置
7.3 中央信号回路和直流绝缘监视
7.4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第七章 教案
第七章 知识总结
第七章 教学课件
第七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七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七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
课时目标:了解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了解防雷设备及防雷措施;掌握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概念
8.1 过电压与防雷
8.2 电气装置的接地
8.3 电气安全
第八章 教案
第八章 知识总结
第八章 教学课件
第八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八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八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 电气照明
课时目标:了解照明的基本概念;了解工厂常用的电光源和灯具;理解照度的计算方法;掌握照明供电系统的选择方法。
9.1 照明基本知识
9.2 工厂常用电光源
9.3 工厂常用灯具
9.4 照度计算
9.5 照明供电系统
9.6 电气照明设计
第九章 教案
第九章 知识总结
第九章 教学课件
第九章 课程思政体会
第九章 习题集及解答
第九章单元作业
第九章单元测验
第十章 课程仿真实验
课时目标:通过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运行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10.1 基于Power world simulator的 工厂供电仿真实验
10.2 工厂供配电所运行操作与故障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第十一章 实际供电系统讲解
课时目标:结合实际供配电系统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常用电气设备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11.1 10kV变配电站
11.2 智能配电监管系统
第十二章 工厂供电工程案例设计
课时目标:通过呈现工厂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案例,让学生系统掌握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掌握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12.1 35kV纺织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12.2 35kV某机械厂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12.3 某机械厂供电系统的设计
12.4 塑料制品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工厂供电慕课》前沿学术讲座
课时目标:每轮开课至少安排2-3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该部分内容会不断持续更新。目的是扩展学生学术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掌握电力系统热点前沿,培养职业精神和担当精神。
电力互感器类型划分及其与继电保护专业交叉的4个技术问题分析
与继电保护相关的电力互感器若干问题
采集系统双模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压分布式光伏全景感知及群调群控技术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情景分析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挑战初探与思考
微网关键技术及示范
辅助学习材料
课时目标: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包括课程涉及到的主要国家标准解读、常用电气设备技术参数以及主流工程师手册(内容来源于网络,侵权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题库
标准规范
“工厂供电”四大主干教学内容的解读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_50055-2011
GBT 6451-201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新编电气工程师手册(一)
新编电气工程师手册(二)
新编电气工程师手册(三)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1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2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3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4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专业性较强,学习者应了解《电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以及《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张军国,刘素梅.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
[2] 冯宇.《电力互感器术语使用手册》(第2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3] 吴俊勇,夏明超, 徐丽杰等.电力系统分析(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4] 刘介才.工厂供电(第6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5] 翁双安.供电工程(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 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4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7] 贺家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5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8]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7年修订-31)[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常见问题
Q : 课程学习资源有哪些?
A : 视频课件、每讲讨论、知识总结(思维导图)、每章教案、每章课件、每章知识总结、每章课程思政体会、每章习题及解答、每章作业、每章测验、实际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案例、课程题库以及主要国家标准解读等学习资源。
Q :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
A : 该课程可供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以及从事供电工程设计、监理、安装和运行技术人员学习。
Q : 对课程有问题是否可以充分答疑?
A : 教学团队老师争取每天定期回复大家的问题,欢迎同学们有问题随时到讨论区交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