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我们的课程可以帮助大家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中外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哲学思想、艺术与美感都会展现在你面前,从而使你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更好地跟中国人进行沟通交流。
我们的课程可以帮助大家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中外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哲学思想、艺术与美感都会展现在你面前,从而使你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更好地跟中国人进行沟通交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我们的课程从三大板块入手:第一板块是从文化习俗入手,通过衣食住行、岁时节日、人生礼仪这些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来展示中国文化作为生活的本来面貌。第二板块是从文化产物入手,介绍中外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历史的印记,如中国茶;有的是现实的生活,如中餐、中医;有的是象征符号,如龙、长城;有的是交流的工具,如汉字、姓名。第三板块是从文化观念入手,介绍中国的神话传说、哲学思想、信仰、艺术与美感,这些内容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核。
授课目标
我们的课程是针对外国留学生以及从事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一线教师设计的。
课程大纲
中国人的饮食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人的饮食观、饮食礼仪与习俗以及饮食在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都有全面的了解。
1.1第一节 中国人对饮食的态度
1.2 第二节 饮食在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
1.3 第三节 饮食礼仪与习俗
中国人的居住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北方皇家园林(北京故宫)、私家园林(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以及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都有全面的了解。
2.1第一节 皇家宫殿
2.2 第二节 私家园林
2.3 第三节 北京四合院
中国人的岁时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阴历、阳历与农历的关系和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都有全面的了解。
3.1 第一节 阴历、阳历与农历
3.2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上)
3.3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下)
中国传统节日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都有全面的了解。
4.1 第一节 春节
4.2 第二节 端午节
4'3 第三节 中秋节
4.4 第四节 清明节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人的婚丧嫁娶重大礼仪有全面的了解。
5.1 第一节 诞生礼与寿礼
5.2 第二节 婚礼
5.3 第三节 丧礼
中国人的姓名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人姓名的特点和中西姓名的差异有全面的了解。
6.1 第一节 中国人的姓名
6.2 第二节 中西姓名差异
中国龙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龙的传说、象征意义以及生活中龙的形象都有全面的了解。
7.1 第一节 龙的传说
7.2 第二节 龙的象征意义
7.3 第三节 生活中龙的形象
长城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象征意义以及长城的传说故事有全面的了解。
8.1 第一节 长城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8.2 第二节 长城的传说故事
中国茶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茶的起源和发展、茶的五要素以及品茶四要素都有全面的了解。
9.1 第一节 茶的起源和发展
9.2 第二节 茶的五要素
9.3 第三节 品茶四要素
中医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医的看病和治疗方法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名医有初步了解。
10.1 第一节 中医看病和治疗方法
10.2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名医
中国的神话传说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有名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都有了解。
11.1 第一节 盘古开天地
11.2 第二节 女娲造人
11.3 第三节 大禹治水
《周易》:世间万物的根源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易经》的内容和中国人对《周易》的解读与运用有初步了解。
12.1 第一节 《易经》
12.2 第二节 对《周易》的解读与运用
儒家:现实世界的构建者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以及《论语》的主要内容都有全面的了解。
13.1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
13.2 第二节 孔子的主要思想
13.3 第三节 《论语》的主要内容
道家:精神世界的指引者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老子、老子的智慧和庄子的浪漫都有全面的认识。
14.1 第一节 关于老子
14.2 第二节 老子的智慧
14.3 第三节 庄子的浪漫
中国艺术与美感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书法和中国京剧有初步了解并且对中国艺术与美感有初步认识。
15.1 第一节 中国书法
15.2 第二节 中国京剧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陈引驰 | 《庄子百句》 | 译林出版社 | 2018年6月 |
.陈莹 | 《国际汉语文化与文化教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年9月 |
冯坤 | 《庄子的故事》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4年1月 |
冯坤 | 《庄子的故事》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4年1月 |
.傅佩荣 | 《易经的智慧》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1年1月 |
韩鉴堂编著 | 《中国文化》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05重印 |
李长之著 | 《孔子的故事》 |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2011.6 |
. 刘修明 | 《老子答问录》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2014年11月) |
.陆岩军 | 《走近中国文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5年4月 |
. 区结成 | 《当中医遇上西医》 | 三联书店 | 2005年5月 |
王小珊所编教材 | 《成功之路·进步篇·听和说I》,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08 |
汪涌豪 | 《老子百句》 | 译林出版社 | 2018年7月 |
魏溪丁, 论文 | 《比较中西方姓名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 网址:https://www.21ks.net/lunwen/xifangwenhualunwen/73535.html。 |
萧放著 |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 北京:中华书局 | 2002.3 |
徐馨雅 | 《识茶、泡茶、品茶图鉴》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4年10月 |
杨伯峻译注 | 《论语译注》 | 北京:中华书局, | 1980 |
杨军 | 《周易文化大学讲稿》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9年11月 |
. 周振甫 | 《周易译注》 | 中华书局 | 2018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