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微生物学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学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课程主要介绍微生物的类群及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及生长,微生物遗传,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值得学习。
微生物学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学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课程主要介绍微生物的类群及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及生长,微生物遗传,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值得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命活动规律及与人类和自然界的密切关系。用微生物作为模型,可揭示生命运动的本质与规律。微生物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发酵工业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这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同领域的学生及工作者都与微生物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对从事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生、工作者或爱好者都具有启发和帮助。生物科学领域、农业、医学、环境、食品发酵等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学习,上述各领域的工作者、爱好者及普通市民也可以学习。通过学习可增加知识,了解微生物学与人类及自然界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同时可增强对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微生物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可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存在的密切联系,增加日常生活常识,提高科学素养。
微生物学MOOC特点:(1)讲解生动动形象,富有激情,极具感染力。(2)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和案例讲解深奥的原理。(3)主讲教师亲自并及时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参与讨论。(4)重要问题说“三遍”,通过发布公告、学习提示、单元总结等多种方式强调每章重点内容。
期待各位学习者的到来,积极参与微生物学的学习和讨论,并希望你们收获满满。
授课目标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与人类和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学科。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本课程通过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生态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理解微生物独特的生命活动规律。通过学习并深入理解:
1. 微生物是我们的朋友:微生物对现代生命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微生物与各种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有机酸、氨基酸及各类发酵食品等,微生物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消除污染及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2. 微生物是我们的敌人:微生物引起的人和动物、植物的各种传染病及危害,理解微生物引起的腐烂变质所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课时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分布。2. 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密切关系。3. 理解微生物的特点、重要性及危害。4. 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及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巨大贡献。
1-1 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1-2 微生物的危害
1-3 微生物的特点
1-4 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巨大贡献
1-5 科赫对微生物学的巨大贡献
第二章 原核生物
课时目标:1. 了解原核生物特别是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2. 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3. 理解和掌握细菌特殊结构如鞭毛、芽孢及荚膜的结构与功能。4. 了解其他原核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2-1 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2-2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
2-3 细菌表面附属结构
2-4 细菌芽孢
2-5 放线菌
2-6 蓝细菌
2-7 其他原核生物
第三章 真核生物
课时目标:1. 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与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2. 理解掌握酵母菌、丝状真菌的繁殖方式。3. 了解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应用。
3-1 酵母菌
3-2 霉菌
3-3 霉菌的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第四章 病毒
课时目标:1. 了解人类对病毒的认识过程。2. 理解病毒的特点、结构。3. 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与宿主关系及致病性。4. 理解对病毒研究的科学价值。
4-1 病毒的发现及意义
4-2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4-3 病毒的吸附和侵入
4-4 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与翻译
4-5 利用病毒
4-6 朊病毒
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
课时目标:1. 理解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对微生物生长的重要作用。2. 理解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3. 理解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4. 了解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常用培养基。
5-1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5-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课时目标:1. 理解微生物代谢的本章及意义。2. 理解酶与代谢的关系。3. 理解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4. 理解不同营养类型微生物的代谢特点。5. 理解微生物的几种特殊代谢类型。6. 理解微生物代谢调节及重要意义。
6-1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6-2 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
6-3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6-4 化能自养菌
6-5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
6-6 固氮作用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
课时目标:1. 理解微生物生长的含义与意义。2. 理解微生物生长的现象、测定方法。3. 理解细菌生长规律(生长曲线)。4. 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5. 理解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及原理。
7-1 微生物的生长
7-2 细菌生长曲线
7-3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7-4 化学疗剂的杀菌机制
7-5 微生物抗药性及对策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课时目标:1. 理解微生物对现代遗传学的巨大贡献。2. 理解微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3. 理解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特点和方式。4. 理解基因突变和回复突变的原理和意义。5. 理解微生物遗传学对基因工程的贡献。
8-1 细菌接合
8-2 细菌转化与转导
8-3 影印实验和波动实验
8-4 Ames test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学
课时目标:1. 了解微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2. 了解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3. 理解微生物对自然界碳循环、氮循环等的贡献。4. 了解微生物与环境修复、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的关系及应用。
9-1 极端环境微生物
9-2 微生物与氮循环
9-3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课时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2. 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3. 了解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功能。4. 理解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组成和重要作用。5. 理解免疫应答及其重要功能。6. 了解常用免疫学方法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0-1 B细胞与体液免疫
10-2 T细胞与细胞免疫
10-3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10-4 补体
10-5 单克隆抗体
第十一章 微生物分类鉴定
课时目标:1. 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和命名的含义。2. 理解微生物种的概念。3. 理解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原则及方法技术。4. 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新技术。
11-1 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和种相关的几个概念
11-2 微生物分类的三域学说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辛明秀、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第四版),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黄秀梨、辛明秀主编《微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常见问题
什么是微生物。答:微生物是个体微小,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微生物在哪里?答: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表面及与外界相通的地方、各种物品上。既可存在于普通环境,甚至可生活在极端环境。
微生物和人有什么关系?答:人体肠道及体表生活着正常菌群,对人体有利。微生物会引起传染病,危害人体健康。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导致食物中毒。
微生物对生命科学有什么好处?答: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适合作为模型。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人类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如DNA是遗传物质,遗传密码的破译,基因表达调控等。微生物学研究对现代生物学的诞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小微生物和自然界有什么关系?答:微生物独特的分解作用,促进了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等。
微生物的学习难吗?答:只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就能完成课程的学习。我们会及时解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参与讨论,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微生物学的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