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中的构件受到力的作用并产生变形。从安全性考虑,构件的受力和变形均不能过大,为此需要研究构件受力、变形与破坏的规律,为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即在保证结构安全得前提下,使得结构用料少、重量轻。
研究可变形固体材料受力、变形与破坏规律的学科,称为固体力学。其中,材料力学研究最简单构件——杆件。
所谓杆件,指构件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虽然构型简单,确很常见。在建筑、桥梁、飞机、火箭、车辆、舰船、工程机械等大结构中,在精密机械、芯片、轻型结构材料、3D打印材料等小结构中,很多构件也可以作为杆件来分析。一些大型结构在整体受力分析过程中,同样可以看成杆件。比如:飞机的机身,就可以看成是支持在机翼上的薄壁截面杆件。同时,在分析杆件的过程中,所引入的应力、应变、平面假设等基本概念,所采用的受力分析、变形分析方法以及能量法等基本分析方法,是分析板壳问题、振动问题、塑性问题等一系列复杂的固体力学问题的基础。可见,材料力学课程兼具工程性与基础性,与所有的结构设计都有关系,是理工科类大多数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这门MOOC共103节,约1400多分钟。包括三部分。
一是理论课84节,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杆件在拉压弯扭三种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以及杆件组合变形强度问题,压杆稳定问题,能量法与静不定结构分析、冲击问题分析等内容。还有连接件强度分析、应力集中概念以及疲劳问题介绍等。
二是附录A演示实验,以教具直观演示杆件的典型变形,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假设、圣维南原理等基本概念,配合理论课教学。
三是选学内容,附录B延伸与拓展,包括:梁的非对称弯曲、从梁弯曲到板壳弯曲、从单闭室到多闭室杆件受扭、位移法与有限元的基本概念以及超材料、负泊松比材料分析等内容。这是教学大纲以外的复杂问题,我们用材料力学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使同学们看到材料力学的概念和方法,如何拓展到复杂问题中,从而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加深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使用北航一直在用的自编教材:
[1] 单辉祖编著,材料力学I(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单辉祖编著,材料力学II(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首先,使学生建立起“工程思维”,掌握杆件与简单杆系结构受力与变形分析方法,解决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为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其次,使学生深刻理解应力、应变以及平面假设等基本概念,掌握受力平衡、变形协调等基本规律,为固体力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理论力学有关静力分析的内容,微积分、普通物理、工程图学等相关内容。
[1] 单辉祖编著,材料力学I(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单辉祖编著,材料力学II(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美]S.P.铁木生可著,常振檝译,材料力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
[4] 老亮主编,材料力学史漫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 张行主编,杨乃文、沈桂英、吴鹤华编,材料力学分析方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6] [美] S. 铁摩辛柯、J. 盖尔著,韩耀新译,王寿梅校,材料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7] 诸德超、王寿梅编,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素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8] 苏飞、时新红、张敏、胡伟平、刘华编著,材料力学实验,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
[9] 孟庆春,考虑稳定性的结构失效判据,力学与实践,1995,17(5):67-68;
[10] 胡伟平、孟庆春,关于单位载荷法解静不定结构位移的讨论,力学与实践,2006,(28):79-80
[11] 胡伟平、孟庆春,从虚功原理来理解卡氏定理的应用,力学与实践,2019,41(4):449-452
[12] 单辉祖编著,材料力学问题、例题与分析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 李敏著,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
[14] 李敏、胡伟平主讲,材料力学研讨与进阶,中国大学MOOC(慕课)_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 (icourse163.org),每年秋季学期开课。
Q : 材料力学属于材料科学吗?
A : 对于某一种材料制成的构件,材料力学课程研究其受力、变形与破坏规律。至于这种材料的组成成分、制造工艺、影响材料性能的各种因素等问题,是材料学相关课程需要回答的问题。所以说,材料力学课是力学课,不是材料课。
当然,材料力学课程要通过试验方法,介绍材料(主要是常用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不研究材料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能。
Q : 材料力学很难吗?
A : 所谓难,应该是指课程的一些概念很抽象、不好理解,所研究的问题多样、发展变化规律复杂、描述方式不易理解。材料力学研究构件受力变形与破坏规律的规律,很对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对问题的描述与分析,不涉及复杂的数学工具,最复杂的无非是在曲杆问题中涉及到三角函数的积分。所以,就课程内容本身来说,是不难的。
Q : 那为什么很多同学认为材料力学很难学,“挂科率”也比较高?
A:课程不难,不代表可以轻松掌握。需要各位同学了解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改变以往刷题、应试的学习方式。
首先,材料力学课程研究构件受力变形与破坏规律,目的是为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工程应用需求为第一准则的。所以,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工程中普遍存在、需要解决的;在分析过程中引入许多假设,略去了一些影响很小的因素。这就是工程思维,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一些同学对实际工程问题了解少,就会感到不适宜、不好理解。所以,要强化工程思维。
其次,材料力学内容不难理解,但是内容比较杂,拉压、扭转、弯曲,各有各的平面假设、应力计算公式,不像有些课程内容有比较清晰、明确的体系。加之很多工程问题,涉及一些数值计算,这也是初学者面临的困难。
第三,材料力学课程内容通常以拉压、扭转、弯曲的顺序展开。开始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也好理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各种问题增多,就会有不好应付的感觉。所以,要踏踏实实地紧跟课程进展,听课、看书、做习题,及时完成每一个环节。不欠账、不掉队。
Q : 有学过该课程的同学说,做材料力学的题目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了套路,考试不成问题。是这样吗?
A : 我看过网上一些考研辅导的视频,他们就是按照“套路”来教大家如何做题。客观地说,任何课程都是在揭示某些客观规律,做习题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去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解题套路是有用的。有很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会“套用公式”即可,这就是最简单的套路。
但是,很多套路往往是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且只能针对某一类问题,即针对特定的题型。题型变了,套路可能就不管用了。何况,工程实际当中的实际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靠掌握套路打天下,是不可能的。
而且,材料力学课程兼具工程性与基础性。既可以直接用来解决工程问题,又是学科的基础。在材料力学中所介绍的平衡与协调、应力与应变等概念,拉压弯扭的三个平面假设,切线代圆弧、综合考虑静力学几何与物理三方面的分析方法,等等很多内容,都是后续学习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稳定理论、板壳理论、塑性力学等等固体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这些内容,在考题中不一定直接出现,但对于理解内在规律、掌握分析方法至关重要,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Q : 怎样才能学好材料力学课?
A : 概括地说,材料力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构件的受力与变形。其基本原则是:受力要平衡,变形要协调;分析过程中,要画好结构的受力图、变形图,写清楚分析过程,减少出现差错的可能、增加发现差错的机会。
只要坚持工程思维,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踏踏实实地画图、计算,材料力学课是很容易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