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认证学习
俄罗斯诗歌赏析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24日 ~ 2025年07月19日
学时安排: 2-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7周 已有 280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68)
spContent=《俄罗斯诗歌赏析》是国内首门专门针对俄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广大俄罗斯诗歌爱好者开设的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俄罗斯诗歌,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俄罗斯语言的丰富表达力,感悟俄罗斯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诗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自然衔接。
《俄罗斯诗歌赏析》是国内首门专门针对俄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广大俄罗斯诗歌爱好者开设的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俄罗斯诗歌,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俄罗斯语言的丰富表达力,感悟俄罗斯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诗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自然衔接。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诗歌是什么?

诗歌是自然力(стихия)。在俄语中,стихи(诗歌)也可以解释为“有顺序的自然元素”,这与стихия(自然力)相似,即有秩序的自然元素。同时,在诗歌的创作中,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类似于自然元素的物质。因此,在文学创作中,стихи与“自然元素”或“自然力量”之间存在着一些词源上的联系。 

为什么说诗歌是自然力呢?因为它能够表达出生命和自然力量之间纯净而又神秘的联系。正如大自然可以给人们带来深邃的体验和超越日常生活的力量一样,好的诗歌也可以抓住人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并且打开思想的深度。这些共鸣和思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拥抱世界,同时也使他们的文化和精神充实起来。

一首优秀的诗歌可以穿越时间的维度,跨越国界,抚摸人们的心灵。而诗歌赏析就是在解析这种自然力,通过对诗人伟大创作的品读和鉴赏,我们能够徜徉于诗歌艺术的海洋中,我们的情感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则在孜孜不倦的求索中变得更加深邃。


诗歌用什么引诱我们?

或许是深夜的倾诉,或许是摇荡于灵魂之间的共鸣,或许是嗅到的清新气息,或许是被遗忘沉睡的美好记忆,或许是在诗歌中发现自己在别处无法寻觅到的真实感受和生命的温度。无论是哪个方面,诗歌都能够以一种神秘而玄妙的方式触及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无法言喻的醇熟和深沉。

对于懂俄语或学习俄语的人来说,这些瞬间的交汇,可能就是俄罗斯诗人的诗心与我们的诗心遥相呼应吧。随着遥远的时空,我们和俄罗斯诗人目光交会,心灵暗通。打动我们的,可能就是一个词汇、一个意象、一句精美的句子以及这个句子蕴含的情绪和情感。学习俄语诗歌也是感受俄语丰富表达力、领略俄语诗歌原作的经久魅力、深入领会俄罗斯诗人精湛文字的诗艺和情感,了解俄罗斯深厚的文化底蕴最佳途径之一吧。


俄罗斯诗歌有什么魅力?

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诗歌是该民族内心所吟唱的过往、赞叹、梦想、忧伤、追求与希冀,而民族诗人则是弹着竖琴伴唱的领唱者。尽管俄罗斯文学相较于西欧文学起步较晚,但在多个时期却出现了天才成群诞生的罕见现象。俄罗斯诗歌世界像广阔忧郁的俄罗斯大地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聚集了众多大师。俄罗斯诗人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巨大全景图,反映了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透过诗歌,我们可以真正领略图景的每一个细节,并聆听它奏出的每一个美妙音符。

  在俄罗斯文化中,诗歌被认为是最重要、最高尚的文学体裁。俄罗斯人不仅读诗,更会背诵诗歌,将诗歌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俄罗斯诗歌的吟诵声,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和庆典上,如俄罗斯的国庆节和新年等,都会有人背诵诗歌,表达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我们的课程以俄罗斯诗歌中的“两个太阳”——普希金(1799年出生)与布罗茨基(1996年去世)为线索,涵盖了大约200年的时间段,串联起了俄罗斯诗歌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并通过这些人物来分析俄语诗歌的风格演变。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文本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七个单元,涵盖了俄罗斯诗歌史、俄语诗歌的韵律、教学方法、朗诵方法、翻译方法及技巧、赏析写作方法,以及俄语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赏析。实践文本部分则选取了俄罗斯诗歌史上的三个主要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精选26位代表性诗人的36篇作品进行深入赏析。


本课程有何特色和创新点?

  1.独特的诗人对比分析

  本课程打破传统诗歌赏析课按时间和流派顺序讲解的方法,尝试以两位诗人为一个单元,通过诗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作品互文、流派承袭等因素,建立一种内在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更好地凸显每位诗人的创作特点和风格,还能深入探讨诗人之间的影响和互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俄罗斯诗歌的历史和发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在实践文本部分,则通过具体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指导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言语结构和艺术形式。

  3.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课程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配图、朗诵视频、歌曲视频,并通过AI技术制作了与学生互动的动画视频。这些多媒体资源不仅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增强学习体验。

  4.注重语言和文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不仅关注诗歌文本的“赏”(理解诗歌言语结构的特点和艺术形式的成分),还重视“析”(弄清楚诗人通过什么方法表达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品的创作目的是什么)。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语言和文化等理论和实践知识,独立理解具体诗歌文本,并形成分析文学作品的技能。

  总之,《俄罗斯诗歌赏析》不仅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更是一次深入俄罗斯诗歌世界的探索之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诗歌分析和翻译能力,还能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文化和历史,感受俄罗斯诗歌的无穷魅力。

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加入我们的课程学习吧!一起去体验俄罗斯诗歌的浪漫之美,感受俄罗斯文化的独特博大,学习俄语的优雅精髓。一切皆因一首首动人的诗歌,邀你起舞,共度那充满智慧和澄澈的时光!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1.深刻体会俄罗斯语言的丰富表达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俄语在诗歌中的独特美感和表现力,包括其丰富的词汇、独特的语法结构和音韵特点。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帮助学生掌握俄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隐喻、象征、押韵等。

2.感悟俄罗斯诗歌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诗歌的历史和发展,从古典到现代,涵盖不同流派和时期的代表作品。

  通过阅读和讨论经典诗作,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主题和意象的敏感度,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诗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授学生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如何处理原文的音韵、节奏和意象。

  通过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作风格和意境的技巧,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语法规则。

4.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如形式分析、主题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来深入解读诗歌作品。

  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课程大纲
俄罗斯诗歌史
课时目标:系统了解俄罗斯诗歌的总体历史进程、总体特征和分期历史特点。
1.1 俄罗斯诗歌的总体历史进程和特征
1.2 黄金时代
1.3 白银时代
1.4 青铜时代
1.5 PPT课件
1.6 课后思考题
俄罗斯诗歌格律
课时目标:系统了解俄罗斯诗歌的五种格律、俄语诗歌押韵的两种分类、俄语诗节的分类。
2.1 俄语诗歌的格律
2.2 俄语诗歌结构
2.3 PPT课件
2.4 俄语诗歌常用术语PDF
2.5 课后思考题
俄罗斯诗歌赏析教学方法
课时目标: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俄语诗歌赏析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1 前文本
3.2 正文本
3.3 后文本
3.4 PPT课件
3.5 课后思考题
普希金与阿赫玛托娃
课时目标:了解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及其对两人创作的影响;了解阿赫玛托娃诗歌的主题,包括爱情、个人悲剧、历史创伤和女性身份等。 技能目标:能够比较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的创作风格、语言技巧和文学影响,以及阿赫玛托娃与其他20世纪俄罗斯女诗人(如茨维塔耶娃)的创作风格。
4.1 导言
4.2 普希金1
言大爱抒大情——诗歌《我曾经爱过您》(Я вас любил)赏析
4.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4.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4.2.3 诗歌分析1
4.2.4 诗歌分析2
4.2.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4.2.6 随堂测验
4.2.7 课后思考题
4.3 普希金2
励志人生的华章——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赏析
4.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4.3.2 诗歌分析1
4.3.3 诗歌分析2
4.3.4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4.3.5 PPT课件
4.3.6 诗歌文本PDF
4.3.7 随堂测验
4.3.8 课后思考题
4.4 阿赫玛托娃1
百年悠悠情思——诗歌《黝黑的少年徘徊在林荫道上》(Смуглый отрок бродил по аллеям)
赏析
4.4.1 诗人介绍与评价
4.4.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4.4.3 诗歌分析1
4.4.4 诗歌分析2
4.4.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4.4.6 随堂测验
4.4.7 课后思考题
4.5 阿赫玛托娃2
变奏的情感力量——诗歌《故土》(Родная земля)赏析
4.5.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4.5.2 诗歌分析1
4.5.3 诗歌分析2
4.5.4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4.5.5 PPT课件
4.5.6 诗歌文本PDF
4.5.7 随堂测验
4.5.8 课后思考题
莱蒙托夫与勃洛克
课时目标:了解莱蒙托夫对普希金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独特贡献;了解勃洛克作为象征主义诗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俄罗斯现代诗歌的深远影响。技能目标:能够比较莱蒙托夫与勃洛克的诗歌风格、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能够分析两位诗人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叙事结构。
5.1 导言
5.2 莱蒙托夫1
帆影迷离,心随风航——诗歌《帆》(Парус)赏析
5.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5.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5.2.3 诗歌分析1
5.2.4 诗歌分析2
5.2.5 诗歌分析3
5.2.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5.2.7 随堂测验
5.2.8 课后思考题
5.3 莱蒙托夫2
孤独的灵魂,自由的追寻——诗歌《我独自一人走在大路上》(Выхожу один я на дорогу)赏
5.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5.3.2 诗歌分析1
5.3.3 诗歌分析2
5.3.4 诗歌分析3
5.3.5 诗歌分析4
5.3.6 诗歌分析5
5.3.7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5.3.8 PPT课件
5.3.9 诗歌文本PDF
5.3.10 随堂测验
5.3.11 课后思考题
5.4 勃洛克1
有形的翅膀——诗歌《风儿从远方捎来》(Ве́тер принёс издалёка)赏析
5.4.1 诗人介绍与评价
5.4.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5.4.3 诗歌分析1
5.4.4 诗歌分析2
5.4.5 诗歌分析3
5.4.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5.4.7 随堂测验
5.4.8 课后思考题
5.5 勃洛克 2
心之彷徨,梦之凄凉——诗歌《姑娘在教堂的唱诗班唱祈祷》(Де́вушка пе́ла в церко́вном
хо́ре)赏析
5.5.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5.5.2 诗歌分析1
5.5.3 诗歌分析2
5.5.4 诗歌分析3
5.5.5 诗歌分析4
5.5.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5.5.7 PPT课件
5.5.8 诗歌文本PDF
5.5.9 随堂测验
5.5.10 课后思考题
俄罗斯诗歌朗诵方法
课时目标:提高俄语诗歌朗诵的节奏感、韵律感、表现力;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6.1 俄罗斯诗歌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6.2 PPT课件
6.3 俄语朗诵语调PDF
6.4 课后思考题
费特与涅克拉索夫
课时目标:了解费特与涅克拉索夫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流派的创作特点、两人之间的斗争;了解费特作为“抒情诗人”代表的意义,及其在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先驱作用;了解涅克拉索夫作为“人民诗人”的角色,及其对社会批判和文学改革的贡献。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涅克拉索夫诗歌中的社会批判性和现实主义手法;能够分析费特诗歌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描绘,体会其诗歌中的美感。
7.1 导言
7.2 费特
春光中的爱情旋律——诗歌《我来看望你向你祝福》(Я пришёл к тебе́ с приве́том)赏析
7.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7.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7.2.3 诗歌分析1
7.2.4 诗歌分析2
7.2.5 诗歌分析3
7.2.6 诗歌分析4
7.2.7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7.2.8 PPT课件
7.2.9 诗歌文本PDF
7.2.10 随堂测验
7.2.11 课后思考题
7.3 涅克拉索夫
冬天里的童话——诗歌《不是狂风在松林上空咆哮》(Не ве́тер бушу́ет над бо́ром)赏析
7.3.1 诗人介绍与评价
7.3.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7.3.3 诗歌分析1
7.3.4 诗歌分析2
7.3.5 诗歌分析3
7.3.6 诗歌分析4
7.3.7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7.3.8 PPT课件
7.3.9 诗歌文本PDF
7.3.10 随堂测验
7.3.11 课后思考题
丘特切夫与维亚泽姆斯基
课时目标:了解丘特切夫作为“哲理诗人”和“象征主义先驱”的意义,及其在俄罗斯诗歌中的独特贡献;了解维亚泽姆斯基作为“贵族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的角色,及其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影响。 技能目标:能够比较丘特切夫与维亚泽姆斯基的诗歌风格、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能够分析丘特切夫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哲理思考和情感表达,体会其诗歌的深邃与复杂性。
8.1 导言
8.2 丘特切夫1
俄罗斯文化的斯芬克斯之谜——诗歌《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Умом Россию не понять)
赏析
8.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8.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8.2.3 诗歌分析
8.2.4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8.2.5 随堂测验
8.2.6 课后思考题
8.3 丘特切夫2
一幅动态万千的俄罗斯迎春画图——诗歌《春潮》(Весе́нние во́ды)赏析
8.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8.3.2 诗歌分析1
8.3.3 诗歌分析2
8.3.4 诗歌分析3
8.3.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8.3.6 PPT课件
8.3.7 诗歌文本PDF
8.3.8 随堂测验
8.3.9 课后思考题
8.4 维亚泽姆斯基
秋之殇——诗歌《秋》(Осень)赏析
8.4.1 诗人介绍与评价
8.4.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8.4.3 诗歌分析1
8.4.4 诗歌分析2
8.4.5 诗歌分析3
8.4.6 诗歌分析4
8.4.7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8.4.8 PPT课件
8.4.9 诗歌文本PDF
8.4.10 随堂测验
8.4.11 课后思考题
梅列日科夫斯基与吉皮乌斯
课时目标:了解梅列日科夫斯基与吉皮乌斯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其对彼此创作的影响;了解梅列日科夫斯基作为“白银时代”代表人物之一的地位,及其对象征主义运动的影响;了解吉皮乌斯诗歌和散文中的核心主题,对女性写作和象征主义运动的贡献。 技能目标:能够比较梅列日科夫斯基与吉皮乌斯的作品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分析其互补与互动关系;能够将吉皮乌斯其他女诗人(如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性。
9.1 导言
9.2 梅列日科夫斯基
圣灵降临的叙事——诗歌《夜的孩子》(Дети ночи)赏析
9.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9.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9.2.3 诗歌分析1
9.2.4 诗歌分析2
9.2.5 诗歌分析3
9.2.6 诗歌分析4
9.2.7 诗歌分析5
9.2.8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9.2.9 PPT课件
9.2.10 诗歌文本PDF
9.2.11 随堂测验
9.2.12 课后思考题
9.3 吉皮乌斯
死亡的芳华——诗歌《夜的花朵》(Цветы ночи)赏析
9.3.1 诗人介绍与评价
9.3.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9.3.3 诗歌分析1
9.3.4 诗歌分析2
9.3.5 诗歌分析3
9.3.6 诗歌分析4
9.3.7 诗歌分析5
9.3.8 诗歌分析6
9.3.9 诗歌分析7
9.3.10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9.3.11 PPT课件
9.3.12 诗歌文本PDF
9.3.13 随堂测验
9.3.14 课后思考题
霍达谢维奇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课时目标:了解霍达谢维奇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在不同时代的文学立场和创作特点;了解霍达谢维奇作为象征主义诗人的贡献,以及他对俄罗斯现代诗歌的推动作用。 技能目标:能够比较霍达谢维奇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诗歌风格、语言运用和思想内涵;能够分析霍达谢维奇诗歌中的象征和意象,理解其对感官体验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10.1 导言
10.2 霍达谢维奇
于平淡中书写崇高:赴死而生,种子发芽——诗歌《走种子的路》(Путём зерна́)赏析
10.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0.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0.2.3 诗歌分析1
10.2.4 诗歌分析2
10.2.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0.2.6 PPT课件
10.2.7 诗歌文本PDF
10.2.8 随堂测验
10.2.9 课后思考题
10.3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感受爱的力量——诗歌《一切都始于爱》(Всё начинается с любви)赏析
10.3.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0.3.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0.3.3 诗歌分析1
10.3.4 诗歌分析2
10.3.5 诗歌分析3
10.3.6 诗歌分析4
10.3.7 诗歌分析5
10.3.8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0.3.9 PPT课件
10.3.10 诗歌文本PDF
10.3.11 随堂测验
10.3.12 课后思考题
茨维塔耶娃与帕斯捷尔纳克
课时目标:了解茨维塔耶娃与帕斯捷尔纳克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他们的交往对彼此创作的深远影响;了解两位诗人诗歌中的互文性特征,包括对彼此作品的直接引用、主题呼应以及风格借鉴。技能目标 :能够比较茨维塔耶娃与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风格、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互文性特点。
11.1 导言
11.2 茨维塔耶娃1
刀尖上的舞者——诗歌《我的诗写成得那么早》(Моим стихам, написанным так рано)赏析
11.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1.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1.2.3 诗歌分析1
11.2.4 诗歌分析2
11.2.5 诗歌分析3
11.2.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1.2.7 随堂测验
11.2.8 课后思考题
11.3 茨维塔耶娃2
激情与苦难:茨维塔耶娃的生命诠释——诗歌《红色花楸果》(Кра́сною ки́стью рябина
зажглась)赏析
11.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1.3.2 诗歌分析1
11.3.3 诗歌分析2
11.3.4 诗歌分析3
11.3.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1.3.6 随堂测验
11.3.7 课后思考题
11.4 茨维塔耶娃3
心灵之恋:拉不开的心灵距离——诗歌《距离:俄里,海里……》(Рас-стоя́ние: вёрсты,
ми́ли...)赏析
11.4.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1.4.2 诗歌分析1
11.4.3 诗歌分析2
11.4.4 诗歌分析3
11.4.5 诗歌分析4
11.4.6 诗歌分析5
11.4.7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1.4.8 PPT课件
11.4.9 诗歌文本PDF
11.4.10 随堂测验
11.4.11 课后思考题
11.5 帕斯捷尔纳克
飞蛾扑火亦救赎之路——诗歌《冬夜》(Зимняя ночь)赏析
11.5.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1.5.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1.5.3 诗歌分析1
11.5.4 诗歌分析2
11.5.5 诗歌分析3
11.5.6 诗歌分析4
11.5.7 诗歌分析5
11.5.8 诗歌分析6
11.5.9 诗歌分析7
11.5.10 诗歌分析8
11.5.11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1.5.12 PPT课件
11.5.13 诗歌文本PDF
11.5.14 随堂测验
11.5.15 课后思考题
俄罗斯诗歌翻译方法
课时目标:了解俄语诗歌的翻译意义;掌握俄语诗歌翻译的难点;学习俄语诗歌翻译的基本技巧;探讨重译和机器翻译的问题;提高俄语诗歌翻译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发展自我反思与修正的能力。
12.1 俄语诗歌翻译的意义
12.2 俄语诗歌翻译的难点
12.3 俄语诗歌翻译技巧一
12.4 俄语诗歌翻译技巧二
12.5 俄语诗歌翻译技巧三
12.6 俄语诗歌的重译
12.7 AI翻译诗歌的问题
12.8 PPT课件
12.9 课后思考题
古米廖夫与曼德尔施塔姆
课时目标:了解古米廖夫与曼德尔施塔姆作为“阿克梅主义”创始人的贡献,及其对俄罗斯现代诗歌的影响;了解两位诗人作品中的共同主题以及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古米廖夫诗歌中的异国情调,理解他对非洲及其他远方的描绘,以及这些描绘中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能够分析曼德尔施塔姆诗歌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引用和意象,理解这些文化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13.1 导言
13.2 古米廖夫
远游的缪斯——诗歌《长颈鹿》(Жираф)赏析
13.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3.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3.2.3 诗歌分析1
13.2.4 诗歌分析2
13.2.5 诗歌分析3
13.2.6 诗歌分析4
13.2.7 诗歌分析5
13.2.8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3.2.9 PPT课件
13.2.10 诗歌文本PDF
13.2.11 随堂测验
13.2.12 课后思考题
13.3 曼德尔施塔姆
爱情推动一切——诗歌《失眠。荷马。一张张紧绷的船帆》(Бессонница.Гомер.Тугие
паруса)赏析
13.3.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3.3.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3.3.3 诗歌分析1
13.3.4 诗歌分析2
13.3.5 诗歌分析3
13.3.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3.3.7 PPT课件
13.3.8 诗歌文本PDF
13.3.9 随堂测验
13.3.10 课后思考题
马雅可夫斯基与叶赛宁
课时目标:了解马雅可夫斯基与叶赛宁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对立;了解马雅可夫斯基诗歌中的核心主题,以及作为未来主义代表人物的贡献;了解叶赛宁作为“意象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及其对俄罗斯文学的情感深度和乡土情怀的贡献。. 技能目标:能够比较马雅可夫斯基与叶赛宁的诗歌风格、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
14.1 导言
14.2 马雅可夫斯基1
灵魂的永恒青春——诗歌《爱,不爱,我折断双手》(Лю́бит? Не лю́бит? Я ру́ки лома́ю)赏析
14.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4.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4.2.3 诗歌分析1
14.2.4 诗歌分析2
14.2.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4.2.6 随堂测验
14.2.7 课后思考题
14.3 马雅可夫斯基2
铮铮铁骨 柔情似水——诗歌《听着》(Послушайте!)赏析
14.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4.3.2 诗歌分析1
14.3.3 诗歌分析2
14.3.4 诗歌分析3
14.3.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4.3.6 PPT课件
14.3.7 诗歌文本PDF
14.3.8 随堂测验
14.3.9 课后思考题
14.4 叶赛宁1
在挚爱与疏离间徘徊——诗歌《致卡恰洛夫家的狗》(Соба́ке Кача́лова)赏析
14.4.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4.4.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4.4.3 诗歌分析1
14.4.4 诗歌分析2
14.4.5 诗歌分析3
14.4.6 诗歌分析4
14.4.7 诗歌分析5
14.4.8 诗歌分析6
14.4.9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4.4.10 随堂测验
14.4.11 课后思考题
14.5 叶赛宁2
枫雪情怀——诗歌《我凋零的枫树》(Клён ты мой опавший)赏析
14.5.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4.5.2 诗歌分析1
14.5.3 诗歌分析2
14.5.4 诗歌分析3
14.5.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4.5.6 PPT课件
14.5.7 诗歌文本PDF
14.5.8 随堂测验
14.5.9 课后思考题
俄罗斯诗歌赏析方法
课时目标: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赏析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增强俄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15.1 题目设计(заглавие)
15.2 诗人介绍(биография)
15.3 文本分析(анализ)
15.4 PPT课件
15.5 课后思考题
西蒙诺夫与特瓦尔多夫斯基
课时目标:了解两位诗人的战争诗歌如何反映了苏联社会对战争的不同视角和情感态度。技能目标:能够比较西蒙诺夫与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战争诗歌创作风格,分析他们在表达战争主题时采用的不同手法和侧重点。
16.1 导言
16.2 西蒙诺夫
等待的力量——诗歌《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赏析
16.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6.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6.2.3 诗歌分析1
16.2.4 诗歌分析2
16.2.5 诗歌分析3
16.2.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6.2.7 PPT课件
16.2.8 诗歌文本PDF
16.2.9 随堂测验
16.2.10 课后思考题
16.3 特瓦尔多夫斯基
在“我”与“他们”之间:战争的责任与内疚的隐秘交织——诗歌 《我知道,这不是我的罪过》(Я
зна́ю, никако́й мое́й вины́)赏析
16.3.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6.3.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6.3.3 诗歌分析1
16.3.4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6.3.5 诗人介绍及诗歌文本PDF
16.3.6 随堂测验
16.3.7 课后思考题
马尔夏克与鲁勃佐夫
课时目标:了解鲁勃佐夫与马尔夏克在风景描写中的不同特点,包括主题选择、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了解两位诗人的风景诗歌如何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不同视角和情感态度。技能目标:能够比较鲁勃佐夫与马尔夏克的风景描写风格,分析他们在表达自然主题时采用的不同手法。
17.1 导言
17.2 马尔夏克
春天的韵律——诗歌《四月》(Апрель)赏析
17.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7.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7.2.3 诗歌分析1
17.2.4 诗歌分析2
17.2.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7.2.6 PPT课件
17.2.7 诗歌文本PDF
17.2.8 随堂测验
17.2.9 课后思考题
17.3 鲁勃佐夫
心灵的钟声——诗歌《列维坦》(Левитан)赏析
17.3.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7.3.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7.3.3 诗歌分析1
17.3.4 诗歌分析2
17.3.5 诗歌分析3
17.3.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7.3.7 PPT课件
17.3.8 诗歌文本PDF
17.3.9 随堂测验
17.3.10 课后思考题
奥库扎瓦与多琳娜
课时目标:了解奥库扎瓦与多琳娜在弹唱诗歌创作中的不同特点,包括主题选择、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了解两位诗人在苏俄文学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的作品如何反映了社会和文化需求。技能目标: 能够比较奥库扎瓦与多琳娜的弹唱诗歌风格,分析他们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时的不同,探讨他们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如何通过弹唱诗歌影响了大众文化和思想。
18.1 导言
18.2 奥库扎瓦1
真情流淌的语言——诗歌《祝愿朋友》(Пожела́ние друзья́м)赏析
18.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8.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8.2.3 诗歌分析1
18.2.4 诗歌分析2
18.2.5 诗歌分析3
18.2.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8.2.7 随堂测验
18.2.8 课后思考题
18.3 奥库扎瓦2
蓝色的球,永恒的安慰——诗歌《天蓝色的气球》(Голубо́й ша́рик)赏析
18.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8.3.2 诗歌分析1
18.3.3 诗歌分析2
18.3.4 诗歌分析3
18.3.5 诗歌分析4
18.3.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8.3.7 PPT课件
18.3.8 诗歌文本PDF
18.3.9 随堂测验
18.3.10 课后思考题
18.4 多琳娜
岁月的指环:铭记与守护——诗歌《我们婚戒上的名字》(На на́ших ко́льцах имена́)赏析
18.4.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8.4.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8.4.3 诗歌分析1
18.4.4 诗歌分析2
18.4.5 诗歌分析3
18.4.6 诗歌分析4
18.4.7 诗歌分析5
18.4.8 诗歌分析6
18.4.9 诗歌分析7
18.4.10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8.4.11 PPT课件
18.4.12 诗歌文本PDF
18.4.13 随堂测验
18.4.14 课后思考题
布罗茨基与阿赫玛杜琳娜
课时目标:了解布罗茨基诗歌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其复杂的隐喻、丰富的文化引用以及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了解阿赫玛杜琳娜作为“大声疾呼派”代表的贡献,分析其作品如何反映了苏联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布罗茨基诗歌中的哲学思考和语言艺术,理解其如何通过诗歌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语言的边界。
19.1 导言
19.2 布罗茨基1
被战胜者的胜利——诗歌《我曾经爱过您》(Я вас люби́л)赏析
19.2.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9.2.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9.2.3 诗歌分析1
19.2.4 诗歌分析2
19.2.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9.2.6 随堂测验
19.2.7 课后思考题
19.3 布罗茨基2
神秘的夜晚与新纪元的开始——诗歌《1963圣诞节》(Рождество 1963)赏析
19.3.1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9.3.2 诗歌分析1
19.3.3 诗歌分析2
19.3.4 诗歌分析3
19.3.5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9.3.6 PPT课件
19.3.7 诗歌文本PDF
19.3.8 随堂测验
19.3.9 课后思考题
19.4 阿赫玛杜琳娜
叩启生命的花园——诗歌《宣告秋天的钟声敲响》(Бьют часы́, возвести́вшие о́сень)赏析
19.4.1 诗人介绍与评价
19.4.2 体裁、题目、创作历史、结构
19.4.3 诗歌分析1
19.4.4 诗歌分析2
19.4.5 诗歌分析3
19.4.6 艺术手段、主题、主旨
19.4.7 PPT课件
19.4.8 诗歌文本PDF
19.4.9 随堂测验
19.4.10 课后思考题
俄语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课时目标:了解诗歌大赛的评审标准与获奖作品特点; 掌握俄语诗歌翻译的基本技巧;提高俄语诗歌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20.1“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介绍
20.2 获奖作品赏析
20.3 PPT课件
20.4 课后思考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选课者应热爱诗歌,具备一定的俄语专业基础和文学阅读能力。

参考资料

1.  《20世纪俄罗斯诗歌选粹》,王福祥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  《俄罗斯诗歌史》,徐稚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诗国寻美——俄罗斯诗歌艺术研究》,顾蕴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曾思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5.  《俄国未来派、意象派诗歌研究》,曾思艺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

6.  《俄罗斯诗歌研究》,曾思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7.  《丘特切夫诗歌美学》,曾思艺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

8.  《俄国现代主义诗歌》,郑体武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俄罗斯诗歌通史》,郑体武,马卫红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年。

10.  课程中所使用的俄语视频、图片均来自俄罗斯яндекс网站。

常见问题

为了深入分析诗人之间的互动,需要大量的史料支持。以下是课程中如何收集和运用史料的具体方法,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进一步丰富对比内容。


1.史料类型

  • 诗人的书信与日记:例如茨维塔耶娃与帕斯基尔纳克的书信,这些文献可以揭示诗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影响。
  • 评论与批评文章:收集同时代评论家对两位诗人的比较分析以及不同时代批评家的评论。
  • 文学史与研究专著:参考俄罗斯文学史中的相关章节,以及专门研究两位诗人关系的学术著作。
  • 诗歌作品本身:对比分析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品,解读其中的呼应关系和创作背景。


2.史料运用

  • 背景介绍:在每个单元开始时,提供与两位诗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 对比分析:通过史料中的具体事例,展示诗人之间的互动。
  • 讨论材料:将史料片段融入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史料中提炼观点,并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武晓霞

武晓霞

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9403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611人参加

心理学与生活

陈昌凯

34000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862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