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鉴于气功的社会关注度高、国际化影响度大、受众群体的多样性等原因,本慕课立足互联网信息平台,面向中医药学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旨在加强气功基础知识教育、强化身心训练;面向社会开放,介绍气功知识,正本清源还气功本来面目,形成正面导向,以形成气功规范化教学模板。
鉴于气功的社会关注度高、国际化影响度大、受众群体的多样性等原因,本慕课立足互联网信息平台,面向中医药学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旨在加强气功基础知识教育、强化身心训练;面向社会开放,介绍气功知识,正本清源还气功本来面目,形成正面导向,以形成气功规范化教学模板。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气功源于上古,先民创“舞”以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医、道、儒、佛、武等流派,有“导引”、“内丹”、“坐忘”、“观禅”、“内功”等称谓。医家气功冠名“导引”,在中医学“形与神俱”的养生理论指导下,“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用以“治未病”,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在凝练诸家学术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体系,已发展为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且相对独立的学科——中医气功学。
与其他的传统疗法相比,中医气功注重心身融合、形神一体。《中医气功学》是一门研究中医药领域内气功学术的历史发展、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及临床应用的学科。《中医气功学导论》面向中医药学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旨在加强气功基础知识教育、强化身心训练;面向国内国际气功爱好者开放,正本清源,形成气功科学养生技能习练的正面导向和正能量,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开展了《中医气功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是国内、国际气功教学、科研最早的领军团队,并立足基础研究及基础应用研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探索和揭示。本课程以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等知识点为切入点,重点以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三调)为主线,将富有中医传统特色的养生康复功法——八段锦,作为主要实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力求使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切身体会和体验气功实训的心身融合的效应和作用。
课程大纲
气功的基本概念
1.1 气功的传统称谓
1.2 中医气功的内涵
1.3 气功的传统流派
1.4 气功与相关学科
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气功的历史源流
2.1 气功的起源
2.2 气功的发展(两汉魏晋南北朝)
2.3 气功的发展(隋唐至今)
第二章知识点
平坐式放松练习
第二章单元检测题
练功前准备
3.1 练功的注意事项
3.2 正确对待练功反应
3.3 预备式
第三章单元检测题
调身及实训1
4.1 调身的概念与要求
4.2 调身的方法
4.3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四章单元检测题
调身及实训2
5.1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5.2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五章单元作业题
调身及实训3
6.1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6.2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6.3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第六章知识点
调身及实训4
7.1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7.2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7.3 收式
第七章单元作业题
调息及实训1
8.1 调息的概念与要求
8.2 调息的方法1
8.3 调息的方法2
8.4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八章单元检测题
调息及实训2
9.1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9.2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9.3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九章知识点
调息及实训3
10.1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10.2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10.3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10.4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十章单元作业题
调心及实训1
11.1 调心的概念
11.2 调心的方法1
11.3 调心的方法2
11.4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11.5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十一章单元检测题
调心及实训2
12.1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12.2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12.3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12.4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12.5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12.6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十二章单元作业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大专院校学生、中医药学各专业学生及国内外广大气功爱好者。
参考资料
国家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刘天君,章文春主编
《中医气功实训教程/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材》魏玉龙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