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第一,《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第二,它主要介绍自然界及其发展发展规律,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了解科学技及其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它的目的是提高硕士研究的综合素质,为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第一,《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
第二,它主要介绍自然界及其发展发展规律,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了解科学技及其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它的目的是提高硕士研究的综合素质,为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全面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深入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科学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自然辩证法介乎于文理之间并促其相融,立足于天地人之中并使之和谐;它关注现实并深究其哲理,追溯历史且反思其终极。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等特点,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科学认识自然界及其与人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有效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和生态文明新思想,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授课目标
第一,理解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
第二,提高综合的科技文化素质
第三,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
课程大纲
自然辩证法的整体性及其当代价值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自然辩证法及其历史演变;第二,掌握自然辩证法整体性及当代价值;第三,明确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1.1 自然辩证法是什么?
1.2 自然辩证法是怎么来的?
1.3 自然辩证法整体性何在?
1.4 自然辩证法当代价值何在?
1.5 自然辩证法如何学习?
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构成;第二,掌握自然界系统的结构和特征;第三,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学习内容:
2.1 自然界是物质的
2.2 自然界是联系的
2.3 自然界是发展的
2.4 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理解科学技术本质和特征;第二,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学习内容:
3.1 科学技术是什么?
3.2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是什么?
3.3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研究领域;第二,掌握哲学和宗教、艺术和科学的辩证关系;第三,理解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学习内容:
4.1 哲学是什么?
4.2 哲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4.3 哲学和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何在?
4.4 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自然观的形成;第二,掌握近代科技与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形态。
学习内容:
5.1 古代科技与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5.2 近代科技与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
5.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特征;第二,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历程;第三,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发展规律。
学习内容:
6.1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什么?
6.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如何形成的?
6.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如何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第二,熟悉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形象与直觉等;第三,理解移植、交叉与跨学科方法;第四,把握观察、实验和理论的关系。
学习内容:
7.1 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新特点
7.2 归纳与演绎、抽象和具体
7.3 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关系
7.4. 移植、交叉与跨学科方法
8.5 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第二,弄清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第三,掌握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
学习内容:
8.1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8.2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8.3 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第二,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第三,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学习内容:
9.1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概述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9.2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9.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新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第一,了解科技发展的特征;第二,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第三,掌握生态文明的建设。
学习内容:
10.1 科技发展的特征
10.2 生态文明的本质
10.3 生态文明的建设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第一,科学技术跨学科知识
第二,哲学及其发展的历史
第三,科技及其发展的历史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5年
2、殷杰等:《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胡显章:《科学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姜振寰:《科学技术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5、孙正聿:《哲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常见问题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科学技术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具有交叉性的理论学科。
第二,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答:自然辩证法关注人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对于认识和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如何学习自然辩证法?
答:一是要学习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史、哲学史等知识;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