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现代通信技术
第1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7月06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19周 已有 568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99)
spContent=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传承及进步,与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获取和传递是如何实现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怎样共享消息?小小的手机为何能进行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不同应用的传输?通信技术的演进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欢迎跟随本课程一起开启神秘通信世界的探索之旅。
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传承及进步,与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获取和传递是如何实现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怎样共享消息?小小的手机为何能进行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不同应用的传输?通信技术的演进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欢迎跟随本课程一起开启神秘通信世界的探索之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与定位

《现代通信技术》依托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流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获 “A+”),作为“通信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必修课,多年来持续建设,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2020)、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1)、北京市级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019)、首批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2019)等。作为衔接专业基础课到专业选修课的关键枢纽,构建现代通信网络与支撑前沿技术知识体系,是北邮的亮点特色课。课程定位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Ÿ  立足学科建设需要,作为由理论基础课(如: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到专业选修课(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贯通衔接的枢纽课程,在知识结构定位上注重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通信系统及网络中最关键的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驱牵引导、纲举目张的效果;

Ÿ  立足能力培养需要,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识专面广的特点,从从信息通信网络分层架构(端到端)和网络融合体系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展开详细研究,注重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尤其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Ÿ  立足素质教育需要,在教学方法定位上遵循理工融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适应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应用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人才培养目标

从通信类人才培养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出发,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立足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立足素质教育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适应能力强的“新工科”通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应用趋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终身学习能力,加深对专业发展的理解。

 

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方向,树立大网络、全局观、方法论的意识,本课程从信息通信网络分层架构(端到端)和网络融合体系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在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上注重轻重有别、详略得当。

通过对实际的通信过程进行逻辑抽象,提出面向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接入与传送的分层架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典型的功能应用和关键的实现技术,包括各种类型的通信业务与终端技术、网络与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此外,教学内容注重联系实际,在保证课程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同时,不断吸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结合科教融合思想,完成了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一批科研成果到教学的知识转化;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贴近现实的应用需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授课目标

从“新工科”通信类人才培养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出发,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以下授课目标:

Ÿ   统筹兼顾的角度综合研究现代通信网及关键技术的基本规律和应用趋势;

Ÿ   信息通信网络分层架构(端到端)和网络融合体系的角度系统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概念、机理和相互关系;

Ÿ   网络融合的角度构建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本素养,同时能够树立大网络、全局观、方法论意识,具有强的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1.1 课程开设背景和设置目的
1.2 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
音视频业务基本知识
2.1 听觉特性与音频信号
2.2 视觉特性与视频信号
2.3 音视频信息数字化与压缩编码技术
2.4 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3.1 通信网络基本技术要素
3.2 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
3.3 交换技术及其种类
3.4 连接技术及其种类
3.5 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电路交换技术
3.6 电路交换系统的硬件功能结构
3.7 电路交换系统的呼叫处理程序
3.8 智能网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
3.9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3.10 以太网技术
3.11 ATM技术
IP网技术
3.12 网络互连与因特网
3.13 网络分层与地址转换协议
3.14 IP地址
3.15 路由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IP网技术、软交换技术和IMS技术
3.16 路由器中的路由选择
3.17 路由协议-RIP协议
3.18 路由协议-OSPF协议
3.19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3.20 IMS技术的概念
SDH技术
4.1 传送网与SDH概述
4.2 SDH帧结构
4.3 SDH段开销
4.4 SDH复用映射结构
4.5 SDH指针处理
光纤通信技术(上)
4.6 光纤的结构和导光原理
4.7 光纤的损耗特性
4.8 光纤的色散特性
4.9 半导体激光器及发光二极管
4.10 光发送机
光纤通信技术(下)
4.11 光检测器-PIN光电二极管
4.12 光检测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4.13 光接收机
4.14 光波分复用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5.1 无线通信概述与电波传播特性
5.2 调制编码与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5.3 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
5.4 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5.5 切换技术
5.6 功率控制
5.7 蜂窝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通信原理》

参考资料

课程教材

《现代通信技术》(第五版),作者 纪越峰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05


常见问题

Q1: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有什么基础,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吗?

A1:不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基础,这门课程注重的是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通信网络知识体系的构建。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最基本的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特点,为后续深入学习通信专业课打下基础。

 

Q2:老师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建议?

A2:除了跟随慕课视频学习之外,建议同学们联系课程内容,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广泛阅读推荐的参考书目和相关文献资料,关注信息通信领域的新闻动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Q3:对于通信专业和非通信专业的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的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A3:对于通信专业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各个专业概念和关键技术的融会贯通,并能够据此分析实际工程问题。对于非通信专业学习者,通过本课程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和研究方向,建议结合日常体验,理解并比较各类不同通信技术的特点。此外,在每周单元作业/测验中,有设计区分基础题和提高题的单元。建议非通信专业学习者完成基础题,思考提高题;通信专业学习者完成所有基础题和提高题。

北京邮电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纪红

纪红

教授

李曦

李曦

教授

黄治同

黄治同

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