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人体形态学》是护理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门课程选取各章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知识要点展开重点讲解,希望有助于学生对人体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上有初步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人体形态学》是护理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门课程选取各章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知识要点展开重点讲解,希望有助于学生对人体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上有初步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体形态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组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属于广义的解剖学。人体解剖学侧重于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细胞学研究人体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而胚胎学则研究个体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个体发生的知识,为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学好本课程,有助于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胜任未来的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
课程的特点是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突出人体的整体概念,注重学科间内容的互相融合与渗透,选取重点知识展开讲解。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人体结构知识,对人体的各系统器官形态、组织结构进行准确描述,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学习中锻炼动手能力, 并使得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为今后的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绪论部分对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分科进行了阐述,着重讲解了解剖学标准姿势和方位术语。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能够复述标准姿势,并能够准确描述人体轴、面及其方位。
运动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熟记骨的分类、构造和功能;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以及骨的发生发育;5.关节的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骨盆,6.四肢肌的配布,作用;躯干肌的作用。能力目标:能够在标本上指认结构,可以分析关节的运动和骨骼肌的作用。素质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2.1运动系统总论
2.2骨学
2.3关节学
2.4肌学
消化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内脏的概念,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熟记内脏学的各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3.熟记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其开口;咽的位置、分部;咽峡;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胃、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小肠、大肠的分部;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肝的形态,分叶,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以及胆囊的位置、形态。能力目标:能够叙述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形态特点。素质目标: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加强学习信心,心怀敬畏。
3.1内脏学总论
3.2口腔
3.3咽、食管、胃
3.4小肠、大肠
3.5肝
3.6肝外胆道系统
呼吸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喉的位置、喉的软骨及其连结;喉腔的分部与形态结构;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熟记肺的位置、形态、分叶;支气管肺段的概念;熟记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理解胸腔、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其组成。能力目标:能够叙述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形态特点。素质目标: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加强学习信心,心怀敬畏。
4.1呼吸系统总论
4.2鼻
4.3鼻旁窦
4.4喉
4.5喉腔
4.6肺
4.7胸膜、纵隔
泌尿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记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肾的形态、构造、位置,肾的被膜;输尿管的分部及其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了解膀胱位置的年龄变化。能力目标:能够叙述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形态特点。素质目标: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加强学习信心,心怀敬畏。
5.1泌尿系统总论
5.2肾的形态和位置
5.3肾的被膜和结构
5.4输尿管和膀胱
生殖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与分部;精索的组成和位置;射精管的合成、开口部位;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阴茎的分部、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特点及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2.熟记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卵巢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熟记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固定装置及年龄变化;能力目标:能够叙述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形态特点。素质目标: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加强学习信心,心怀敬畏。
6.1男性生殖系统总论
6.2输精管、前列腺
6.3男性尿道
6.4女性生殖系统总论
6.5卵巢
6.6输卵管
6.7子宫
脉管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脉管系统的组成;2.熟记心血管系的组成;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心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记忆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心包和心包窦的概念;心脏的体表投影;3.动脉的分支,静脉的属支。能力目标:可以在标本上指认具体结构名称。素质目标:以肝硬化症状形成的原因来探讨疾病的预防措施。
感觉器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感觉器的定义,区分2.视器的组成,眼球壁,眼球内容物3.前庭蜗器的组成,鼓膜,鼓室,咽鼓管。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中耳炎等临床常见疾病症状及护理要点,初步具备临床思维。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以及根据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1感觉器总论
8.2视器总论
8.3眼外肌
8.4前庭蜗器
神经系统解剖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记忆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熟记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2.熟记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和神经节);3.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分,脑、脊髓的形态结构。4.记忆脑神经,脊神经的分支、分部、损伤表现。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等临床常见疾病的症状,初步具备临床思维。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独立观察能力,以及根据所知道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9.1神经系统总论
9.2.脊髓外形
9.3.脑干外形
9.4.脑干内部结构
9.5.小脑、间脑
9.6.端脑外形
9.7脊神经
9.8脑神经
组织学总论、基本组织
课时目标:1.知道组织学、组织的定义,研究水平、研究方法;理解嗜酸性、嗜碱性、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的含义;知道PAS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目的。2.理解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及特点和功能;知道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外分泌腺的形态分类。知道上皮细胞游离面、基底面及侧面的特化结构特点及其功能。3.理解疏松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理解疏松结缔组织基质中的三种纤维主要特点。知道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4.理解血细胞的分类,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血液中的正常值。5.记忆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与功能;对比骨骼肌与心肌的超微结构及二者的区别;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平滑肌的超微结构。6.记忆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各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分类,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10.1组织学总论
10.2上皮组织
10.3结缔组织
10.4肌组织
10.5神经组织
消化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1.理解消化管的基本结构;理解胃粘膜、小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消化管的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知道口腔粘膜的结构;舌的结构;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主要类型和功能。2.理解胰腺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肝小叶与门管区的结构;肝细胞、肝血窦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浆液腺泡、粘液腺泡与混合腺泡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细胞超微结构特点;知道肝血循环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胆囊的结构。
11.1消化管的微细结构
11.2消化腺的微细结构
呼吸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理解气管的结构;肺的结构及肺呼吸部的结构与功能;知道肺导气部的变化规律。
泌尿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理解肾单位组成及其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球旁复合体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13.1 肾单位组成及结构。
13.2球旁复合体。
生殖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1、理解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排列规律;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精子的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特点;支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血-睾屏障。知道前列腺的结构特点。知道附睾的结构。2、理解卵泡的发育成熟过程、各级卵泡的结构;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子宫壁的结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知道卵巢的结构和子宫的结构特点;知道乳腺不同时期的组织特点;输卵管的结构。
14.1男性生殖系统微细结构
14.2女性生殖系统微细结构
心血管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理解心脏的结构;大动脉、中动脉的结构特点;记忆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并对比几种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记忆血管壁的一般结构;记忆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及结构;静脉的一般结构特点。
15.1 心脏的微细结构。
15.2 大动脉、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15.3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免疫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与分布;淋巴结和脾的结构与功能。知道免疫细胞的分类及各类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胸腺的结构与功能。
16.1 单核吞噬系统
16.2 淋巴结和脾的微细结构
内分泌系统微细结构
课时目标:理解甲状腺、肾上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脑垂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 赫林(令)体的概念。
17.1 甲状腺的微细结构
17.2 肾上腺的微细结构
17.3 垂体的微细结构
人体胚胎学概要
课时目标:理解精子获能及受精的时间、地点、条件及意义;胚泡的结构、胚泡的植入及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二胚层胚盘的形成;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及分化;胎膜及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18.1 人体胚胎学总论
18.2 胚泡的结构及植入。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部分章节需用到物理学的光学知识
2、课前需要预习
3、学习方法: 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参考资料
(1)《现代组织学》第2版,主编:成令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Basic Histolo Basic Histology: Text & Atlas》( 11nd Edition) Luis C.Junqueira, 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 2005。
(3)《系统解剖学》第9版,主编丁文龙、刘学政,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常见问题
声明:
1、本课程中用到大量图片,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bywangzhiqiang@bzmc.edu.cn。
2、本平台可以讨论,可以争论,不允许人身攻击。
3、本平台可以推荐好的学习资源,不允许发布非法、违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