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全科规划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24日 ~ 2020年06月28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36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36)
spContent=本课程关注学科前沿,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进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植物学知识观察微观和宏观植物世界,善于思考和提出科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关注学科前沿,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进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植物学知识观察微观和宏观植物世界,善于思考和提出科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作为生物科学及农学、植保、园艺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讲授植物学知识。一方面重点围绕被子植物、兼顾裸子植物,循着植物个体发育的主线,详细阐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各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关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关注植物的整体性;一方面循着植物界系统发育的主线, 阐明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征、多样性与系统演化,讲授被子植物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分科及代表植物,关注分类特征及应用价值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中关注学科前沿进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并结合相应的实验课程和实习教学模块的实践性学习,实现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野外工作技能,进一步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植物学知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植物学基础的课程目标。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重点介绍植物与植物界的划分;植物体与植物的生活的多样性;植物与自然界及人类生活的关系;植物科学及其发展历程;科学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课程安排等,使学生对植物学课程及教学安排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建立学习植物学的科学态度与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1 植物与植物界的划分;
1.2 植物体与植物的生活的多样性;
1.3 植物与自然界及人类生活的关系;
1.4 植物科学及其发展历程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课时目标:系统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细胞壁、质体、中央大液泡及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胞间连丝;认识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讲授植物细胞后含物的定义及主要类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结构与植物体形态建成的的关系。
2.1 概述
主要介绍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2 细胞膜和细胞壁
重点介绍细胞膜的分子组成、质膜的功能、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初生壁的结构、次生壁的次生加厚、次生变化和局部讲解、细胞壁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单纹孔和具缘纹孔的结构特点。
2.3细胞质和细胞器
重点介绍质体、高尔基体、液泡系和细胞骨架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4后含物
重点介绍储存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各种晶体和花青素等。
2.5间连丝
重点介绍胞间连丝的超微结构、胞间连丝的次生变化与次生形成,以及胞间连丝通透性能的调节。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
课时目标:讲授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念,介绍细胞分裂、分化与死亡三个同等重要事件的特征、过程和在植物体形态建成中的意义。
3.1细胞分裂
重点介绍细胞周期概念、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核分裂后进行胞质分裂时微管在细胞中的变化。
3.2细胞分化
重点介绍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3.3细胞死亡
重点介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念及在植物体中的生物学意义。
植物组织
课时目标:讲授各类植物组织的特征、功能及在植物体中的分布;介绍各类组织间的关系及组织的发生与演化。
4.1 分生组织
重点介绍分生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类型。
4.2薄壁组织
重点介绍薄壁组织的分类(同化组织、吸收组织、储藏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及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
4.3机械组织
重点介绍厚角组织和厚壁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4.4保护组织
重点介绍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4.5输导组织
重点介绍输导水分和无机物的导管和管胞、输送有机物的筛管、伴胞和筛胞、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6分泌组织
重点介绍外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组织的结构特点与类型。并总结性介绍植物组织系统。
根的发育、结构与功能
课时目标:介绍根的形态、功能多样性;讲授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类群植物根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及次生结构,侧根的发生;引导思考根形态建成的动态发育过程及根的结构与所执行的功能的关系;介绍根的发育研究相关进展。
5.1 根的形态与功能
重点介绍根的功能,主根、侧根、定根、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及根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的各种变化。
5.2根的发育和结构
重点介绍根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根的分支以及的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根的三生生长及三生结构。
茎的发育、结构与功能
课时目标:介绍茎形态、功能的多样性,讲解芽结构及类型的多样性、枝条结构和分枝方式;讲授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类群植物茎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及次生结构,木本茎的结构特点;引导思考茎形态建成的动态发育过程及茎的结构与所执行的功能的关系;介绍茎的发育研究相关进展。
6.1 茎的形态与功能
重点介绍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以及茎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的各种变化;介绍枝条的形态特征、芽的各种类型、分支的各种类型,即单轴分支、合轴分支、假二叉分枝和分蘖的特点。
6.2 茎的发育和结构
重点介绍茎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木材的结构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叶的发育、结构与功能
课时目标:介绍叶的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多样性、叶的发生与发育动态,讲授单子叶、双子叶及裸子植物针叶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各种生态类型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叶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的适应关系及叶的结构与所执行的功能的关系。讲授叶衰老、脱落过程中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变化;介绍叶的发育研究相关进展。
7.1叶的形态与功能
重点介绍叶片的基本形态、单叶、复叶、禾本科植物叶片特点,及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
7.2叶的发生和结构
重点介绍叶片的起源部位,单、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特点。
7.3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
重点介绍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因光合途径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叶片结构上产生的差异。
7.4叶的衰老与脱落
重点介绍叶柄基部离区中离层和保护层的产生和结构特点。
植物的生殖
课时目标:介绍繁殖的类型、花的基本结构及形态结构多样性、花的发生与发育;围绕雄配子体发育动态讲授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雄配子体结构及结构与执行的功能的关系;围绕雌配子体发育动态讲授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过程、雌配子体结构及结构与执行的功能的关系;介绍植物开花、传粉过程及类型,讲授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讲授种子的发育、结构与基本类型,介绍果实的发育、结构及类型;讲授被子植物生活(史)周期。介绍植物生殖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
8.1繁殖的类型
重点介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8.2花的形态
重点介绍花的基本组成: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和花梗。
8.3花的发生
重点介绍花芽分化过程。
8.4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
重点介绍雄蕊花药壁的结构、发育与功能,及单核花粉粒的发生、成熟花粉粒的结构与发育过程。
8.5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重点介绍子房、胚珠的结构与发育及成熟胚囊的结构特点与发育。
8.6开花、传粉与受精
重点介绍开花过程、传粉方式、花粉的识别与萌发、双受精过程。
8.7种子、果实的发育、结构与类型
重点介绍胚和胚乳的发育、种子的结构与类型、果实的发育、结构与类型
8.8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世代交替、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体世代、配子体世代。
器官间的相互联络和相关性
课时目标:介绍根与茎、茎与叶初生维管系统的连接。(课堂实录)
根茎过渡区维管系统的变化
叶痕与叶迹
植物分类概述
课时目标:讲授植物分类各级单位并引导学生理解各级分类单位间的关系;重点讲解什么是种,如何理解种的概念;介绍植物学名的定义、命名法则及设置意义。
10.1 植物分类等级
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7各阶层:门、纲、目、科、属、种
10.2.1 种的概念(1)形态学种
重点介绍形态学种概念产生过程及主要内容
10.2.2 种的概念(2)生物学种
重点介绍生物学种概念及其与形态学中概念的区别、物种产生的一般过程。
10.3 植物的命名
重点介绍双名法
藻类植物
课时目标: 介绍藻类植物分类现状及划分依据;讲授蓝藻门的特征、代表植物及演化地位;讲授绿藻门、轮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引导学生思考藻类植物的演化规律,介绍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
11.1 原核藻类蓝藻门
重点介绍蓝藻门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及演化地位。
11.2 真核藻类
重点介绍真核藻类绿藻门、轮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基本特征、常见代表植物生活史特点、演化地位、生态作用等。
苔藓植物
课时目标:讲授苔藓植物门特征、生活史及常见代表类群,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2.1 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介绍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必须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的原因。
12.2 苔藓植物的类群
重点介绍台纲、角苔纲和藓纲植物的基本特征、常见代表植物及其生活史特点。
12.3 苔藓植物的生态作用
重点介绍苔藓作为先锋植物的生态作用。
蕨类植物
课时目标:讲授蕨类植物门特征、分类系统、生活史及常见代表植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3.1 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重点介绍蕨类植物区别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蕨类植物最新分类系统和传统秦仁昌院士分类系统的异同、以及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代表植物及其生活史特点。
13.2 蕨类植物的生态作用及经济价值
重点介绍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裸子植物
课时目标:讲授裸子植物门特征、分类系统、生活史及常见代表植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4.1裸子植物的特征与生活史
讲授裸子植物门区别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以松属植物为例,介绍裸子植物的生活史特点。
14.2 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与主要类群
重点介绍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的基本特征及常见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术语
课时目标:重点讲授与被子植物生殖器官花和果相关的形态术语(课堂实录)。
花的基本结构、 花冠类型、 雄蕊类型、 胎座类型、 花序类型、 果实类型
被子植物
课时目标:讲授被子植物门特征,介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真花说、假花说,花的演化规律;重点介绍20个分属原始双子叶植物、真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科,详细介绍各科的特点及代表植物;介绍各科间的演化地位及各科植物的生态、经济价值。
16.1 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区别于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花是被子植物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介绍被子植物花的演化规律。
16.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概述
重点介绍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以及有影响的被子植物5大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和APG系统
16.3被子植物主要类群
重点介绍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介绍20个分属原始双子叶植物、真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科,详细介绍各科的特点及代表植物。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中生物

证书要求

评分标准:章节测验50%,期末考试50%,总分60-84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证书需付费申请(为了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过程更加严谨负责,保证平台证书权威性,中国大学MOOC将不再发放免费证书,原有认证证书的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生物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种子植物解剖学》  伊稍著 李正理译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胡适宜

 《种子植物分类学》汪劲武

 《植物生物学》周云龙

 《植物学》 马炜梁

 《植物学》 郑湘如

 《植物系统学》Walter S. Judd et al等著 ,李德珠等译

 Biology of plantRaven P H. 2005

  Plant Biology Lack A.J. and Evans D.E. 2001

 《植物生物学》【英】A.M.史密斯 等著,瞿礼嘉等译

 

中国农业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刘朝辉

刘朝辉

教授

孟雷

孟雷

副教授

王丽

王丽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1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