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比较文学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03日 ~ 2025年07月24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17周 已有 638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56)
spContent=本课程系统讲授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中外文学和文化现象,旨在拓宽视野,更新方法,扩展知识结构。
本课程系统讲授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中外文学和文化现象,旨在拓宽视野,更新方法,扩展知识结构。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比较文学”为高校中文专业基础课,是文学教育中最具国际性和通识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中外比较文学实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方法,扩展知识结构,更为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中外文学关系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课程为三大部分计14周,第一部分为比较文学的历史和性质,讲述比较文学的历史、范围和方法;第二部分为比较文学基础理论,讲述比较文学的七个分支学科,具体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主题学、文类学及比较诗学;第三部分为跨学科比较,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结语对比较文学的未来做了展望。

授课目标

课程大纲
绪论 比较文学概说
一、什么是比较文学
二、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三、比较学者的素养
第一讲 比较文学的历史
一、比较文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二、比较文学的三个学派
三、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四、比较文学兴起的世纪特征
第二讲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比较文学的相关概念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三、影响研究
四、平行研究
第三讲 流传学
一、流传学的类型
二、流传中的变异
第四讲 渊源学
一、渊源学的类型
二、渊源研究的两个途径
三、创造性误读
第五讲 媒介学
一、翻译理论刍述
二、译介学的研究对象
三、翻译在文学交流中的作用
第六讲 形象学
一、形象学的基本概念
二、形象学的研究对象
三、形象学与文化政治
第七讲 主题学
一、什么是主题学
二、主题学的研究范围
三、主题学的研究价值
第八讲 文类学
一、文类学的提出
二、文类观念的发展
三、文类学的研究类型
四、文类学研究的意义
第九讲 比较诗学
一、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
二、比较诗学的研究类型
三、研究比较诗学的意义
第十讲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
一、文学对绘画的借鉴
二、文学与音乐性
三、影视对文学的影响
第十一讲 文学与社会科学
一、文学与宗教
二、文学与政治
三、文学与现代语言学
第十二讲 文学与科学技术
一、文学与科学的联系
二、文学与科学发现
三、文学遭遇网络
四、文学对科学的反思
结语
一、差异性研究
二、比较文学的未来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尽可能熟悉本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具备相应的历史及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一定兴趣。

参考资料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https://www.icourses.cn/viewVCourse.action?courseCode=10511V002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比较文学”

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5843.html


1.[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1983年版。

3.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5.张隆溪、温儒敏选编:《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6.  于永昌、廖鸿钧、倪蕊琴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7.杨周翰、乐黛云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常见问题


问:我没有接触过比较文学,也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只读过一些文学作品,可以选这门课吗?

答:可以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会逐步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地用一种联系的和比较的思维方式观照文学作品,并通过对不同国度文学作品的对照和分析,发现发现文学所传达的人的情感的普遍性和不同国家文学的特征。

 

问:比较文学与其他文学类课程有什么区别?

答:如果说中国文学史或欧洲文学史主要基于一国文学研究的话,那么,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不同国度文学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国度文学的相互影响、借鉴和类同等。例如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的不同就在于当代文学主要研究当代的作家作品,而比较文学则是探讨该作家作品受到哪些外来影响,并有哪些是个人的创造性变异,以及世界文坛对中国的评价等。换句话说,其他文学类课程一般不研究文学的世界性传播,而其他文学课程的这一盲点恰是比较文学关注的重点。

 

问:这门课是文本为主还是理论为主?

答:两者兼有,首先是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同时结合中外比较文学实例讲授,本课程鼓励将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个人的阅读和研究中。

 

问:我目前在职,有时工作安排会与上课时间相冲突,怎么办?

答:选修本课程后,可以随时查看已上传的课程资料自主学习,测验或作业也会留出1-2周的提交时间,方便大家安排学习时间。

 

问:有些题目我认为自己答对了,却没有得分,怎么回事?

答:系统改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分数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对照正确答案,查看错误原因。若是系统判题有误,请将你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一同截图,写下申诉理由发送给我们,课程团队会仔细审核,公正给分。


问:有没有课程配套教材?

答:本课程配套教材为《比较文学》(胡亚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该教材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二等奖。

华中师范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胡亚敏

胡亚敏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7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