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新闻道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记者该不该收红包,还是为何虚假新闻泛滥成灾?
谈起新闻法规,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偷拍暗访算不算违法,还是言论自由的边界问题?
新闻伦理和道德属于哲学范畴,新闻法规属于法学门类,这就意味着本课程会跨越两个学科,既解析新闻传播活动的内部自律问题,也关涉传播活动的外部规范问题;既要将具体的问题讲清谈透,也要将抽象思辨的问题形塑边界。
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着职业道德失范与伦理认知纷争的双重困境,新闻道德的失范,可以依靠提高“职业自律准则”,形成职业共识来达到;而新闻伦理纷争,则需要提高伦理认知,增强辩论的空间来完成。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和法规反倒是“自律”和“辩论”的中介环节,它比“自律”更显“他律”,因为有警戒线;同时又比“辩论”有“冷却”效果,可以在文化及价值观差异中寻找最低限度的“共识”。
所以,本课程将带领大家探寻新闻职业的道德共识,也会分析新闻伦理争议的源头,同时在中国新闻传播法的框架下,我们也会审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各类主体的法律关系。对于新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也会有极大的启发。
1.了解并掌握新闻道德的底线,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业界共识标准; 2.了解并掌握新闻伦理相关的理论,并初步尝试借助分析工具,探寻不同的伦理议题; 3.了解并熟悉中国新闻传播法规,重点掌握与传播活动相关的权利及义务; 4.结合“媒介伦理案例库”,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媒体的道德、伦理及法律新问题。
第一讲:导论
1.1 基本概念
1.2 目的与路径
1.3 建立“传播即伦理”观念
1.4 “媒商”与风险传播伦理
第一讲单元测试
第二讲:虚假新闻
2.1 定义及历史
2.2 表现及特征
2.3 成因及危害
2.4 治理路径
第二讲单元测验
第三讲:低俗新闻
3.1 定义及历史
3.2 表现
3.3 原因
3.4 危害及治理
第三讲单元测试
第四讲:有偿新闻与冷漠新闻
4.1.1 新闻传播行为的道德意义
4.1.2 有偿新闻:违法敲诈与敛财失伦
4.1.3 冷漠新闻:传媒报道与人文关怀
第四讲单元测试
第五讲:媒介审判
5.1 媒介审判的概念、表现及发展
5.2 媒介审判的负面影响
5.3 中国是否存在“媒介审判”的争议
5.4 如何实现新闻自由和公正审判的平衡
第五讲单元测试
第六讲:广告伦理
6.1 广告伦理的定义及特征
6.2 广告伦理的社会功能
6.3 广告伦理失范的表现
6.4 广告发布的基本原则
第六讲单元测试
第七讲:名誉权侵害问题
7.1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概述
7.2 商业性质报道与名誉侵权问题
7.3 婚姻、情感、家庭纠纷报道与名誉侵权问题
7.4 文学艺术评论与名誉侵权问题
第七讲单元测试
第八讲:隐私权侵害问题
8.1 隐私权问题概述
8.2 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问题
8.3 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问题
第八讲单元测试
第九讲:消息来源保护
9.1 消息来源的相关概念
9.2 消息来源保护与否的价值评估
9.3 各国法律及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规定
9.4 西方主流媒体关于消息来源的规范
第九讲单元测试
第十讲:著作权保护
10.1 著作权的相关概念
10.2 案例解析
10.3 庭审争议及要点分析
第十讲单元测试
第十一讲:全球新闻伦理困境与解决参考模式
11.1 产生全球新闻伦理的政治资源
11.2 建立全球媒介伦理的可能性
11.3 直面当前全球媒介伦理的困境
11.4 解决媒介伦理困境的参考模式
第十一讲单元测试
好奇就是最好的预备知识!
参考教材:《媒介伦理教程》,江作苏/李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本课程配套案例库(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案例库):https://media-ethic.ccnu.edu.cn/index.htm
课程总成绩=单元测验(60%)+期末考试(40%)
1.单元测验(60%),每周一次,包括若干选择、判断和填空,每题1分,整个课程共有30道题,共计60分;
2.期末测验(40%),将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期末考试,共40分。
期末总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即可申请合格证书。
期末总成绩达到80分以上者,方可申请优秀证书。
*作业提交时间及方式届时发布课程公告通知。
证书为认证证书(含纸质版和电子版两个版本,且可以在线验证)。收费认证证书收费为100元/人工本费, 成绩60-80分为“合格”,80分(含)以上为“优秀”,证书上会有体现。
信息确认无误后,我们会尽快将认证的纸质版证书发送。之后系统会以邮件方式为交费的学友发送认证的电子版证书。收费认证证书申请结束之后,会给没有申请收费认证的学员发放免费的电子证书,请各位学员一定记得在设置里填写“真实姓名”项,以保证证书信息准确。
《媒介伦理教程》江作苏/李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04年;
《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九版),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等,2014年;
《传播伦理与法规概论》,陈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牛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资源中,一部分来自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媒介伦理在线案例库”;还有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