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唤起时代“理想”。科技进步推动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科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很多直接性及记忆性的知识处理正在被人工智能替代。在新技术引发的复杂社会变迁中,在严重的社会分化及社会问题的全球化等新时代特点面前,一门社会学学科的课程可以如何培养“创新性”、“高阶性”、“挑战性”及综合性等思维能力。
课程组针对新社会变迁下的挑战,分析了本门课程可以达成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学学科视角的挑战性、创新性及高阶性等综合思维能力,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技能型及记忆性劳动,但是如何应用技术,应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精神动力上,却依赖于人的判断和合作精神,这些又需要精准且高阶的“问题意识”及符合人类社会需求的价值判断,而这些正是本门课程通过“当下社会问题”与“经典作品”对话中,试图让学生习得的综合思维能力。培育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诚实思考、清晰表达、在做结论之前养成收集和衡量证据的习惯,培育社会科学精神。
本课程团队注意到现阶段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术阅读层次及思维层次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课程内容的编排设计是从大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电影、小说及新闻和网络事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走进社会学经典著作。这个过程的重要目标是让学子了解重要著作的内涵及问题意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课程的结构安排突出了从现象到思维、从争论到对话的螺旋式铺陈。课程主要分成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从现象到“问题”,第二版块是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第三个版块是社会学式的争辩。
本门课程的方法突出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这些方法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问题,并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集。二是进一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将提出的经验问题与经典理论和著作进行深浅不同层次的衔接。三是在情景中重组和强化实践感知与理论思维的结合。
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由“阅读经典”到“深度阅读”,以达到“深度学习”效果实现。在社会科学里,深度阅读指向的是一个观点或者命题是如何逻辑的推导出一系列结果。经由深度阅读而达成的深度学习,常常训练的是思维和方法,而不是记忆能力。深度阅读社会学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了解现象和问题,更为主要的是理解及掌握科学的方法。
本门课程主要面向高校社会学专业类学生、其他各类学生群体及其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本课程尽量在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无法完美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只是一次启发之旅。
引导青年学子走进社会学经典著作,让大学生了解重要著作的内涵及问题意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 逐步培养出人文社会情怀,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和明确自我定位。其最终目标是达到深度学习效果,实现深层逻辑思维训练。
尽可能熟悉社会学概论方面的知识,并对社会科学的相关问题感兴趣。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斐迪南·滕尼斯 著. 林荣远 译.《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埃米尔·涂尔干 著. 渠东 译. 《社会分工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
柏拉图 著. 王扬 译.《理想国》.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罗伯特D. 帕特南 著. 王列赖,海榕 译.《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曼纽尔·卡斯特 著. 曹荣湘译.《认同的力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卡尔·波兰尼 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罗尔斯 著.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孟德斯鸠 著. 许明龙 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马克思·韦伯 著. 郑志勇 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马克思 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邱泽奇 著.《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安东尼·吉登斯 著. 李康 译.《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艾伦·G·约翰逊 著. 近梓 译.《见树又见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葛修文 著.《不可不知的社会学的 100 个故事》.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刘大椿、李韬 主编.《通识教育高阶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哈佛委员会 著.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在学术期刊网上下载的PDF文章,只能压缩上传,大家现在只能在电脑端下载附件查阅,给大家带来不方便,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