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地下水对水利、土木、地质工程等专业领域发展至关重要,是当今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镇山石”。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下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污染加剧、地下水害频发,严重制约了“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学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掌握破解地下水问题之钥,服务国家战略之需。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长安大学有着悠久的建设历程。1953年该课程首批开设并持续建设;2008年建成长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以及双语示范课程;2012建成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自2019年起,本课程先后建成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双语)、线上一流课程;2024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混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核心课,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必选课程。同时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资源勘察、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方向)、环境工程等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必修内容。该课程知识点主要涉及地下水赋存空间的特征,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运动机制与规律,地下水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地下水化学形成作用,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等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该课程有如下特色:

1、课程内容全面,适应面广。

课程内容涵盖水文地质学传统线下教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实验教学。其内容既能满足社会学习者专业入门学习,也能满足专业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之线上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复习的最优之选。

2、课程视频短小,学习友好。

为适应学生爱看短视频的学习习惯,课程制作打破原有章节,以知识点为据,解构重组教学内容,划分成更细小的学习单元,视频长度以5-8分钟为主。同时视频以知识点为题,学生在查找学习时,既节约时间且目标明确,对学习者更友好。

3、课程结合混合教学,科学分配线上线下课程内容。

结合多年混合教学经验,线上线下联动,系统设计教学内容。如:需要简单记忆反复学习的知识点,线上资源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线下不需要重点讲解;需要线下配合线上教学的,线上内容要留够空间,且做好铺垫,如:线上教学资源为线下教学准备PBL任务,线上教学资源要足够学生翻转课堂使用。

4、制作难点小动画。

地下水深埋地下,学习不直观,是很多初学者的一个难题。本课程针对这一问题,将重要的难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制作成小动画,使晦涩难懂的概念在几十秒之中变得清晰明朗,对初学者和科普学习者都大有帮助。

5、扩增习题库、配套解析库。

针对学生提出的大多数线上课程的自学测试不能及时纠错的问题,本课程特别扩增了题库,同时建立解析库,进一步满足专业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

授课目标

该课程适用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以及土木工程(工程地质方向)等专业的专业入门学习,同时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给予充分的学习支持,为开设该课程的各大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对于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油气及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水利、农业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的教学、科研及生产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等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质出版社,2018年

[2] 梁杏,张人权,靳孟贵.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应用、调查. 地质出版社,2015年

[3] 林学钰等,现代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5年

[4] 章至洁,韩宝平,张回华,水文地质学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

[5] 区永和,陈爱光,王恒纯. 水文地质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年

[6] 弗里泽,彻里著. 地下水(中英文版). 地震出版社,1987年

[7] 加弗里连科.E.C.(孙彬译).构造圈水文地质学. 地质出版社, 1981年

[8] Franklin W, Hubao Zhang, Fundamentals of Ground Water,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3

[9] Todd D K, Mays L W. 2005. Groundwater Hydrology, 3r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10] 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 科学出版社,2009年

[11] Tóth J.2009. Gravitational system of groundwater: theory, evaluation, util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97

[12] 钱会,马致远等编著.水文地球化学(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