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18日 ~ 2021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4-5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159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0)
spContent=本课程是基于国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大的背景而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起于2006年大学本科阶段面向滁州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期间曾冠名“古典诗词欣赏与创作”“与诗同行(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古诗词写作与欣赏”“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等名称面向不同本科专业开设,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统一以“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名称开设,迄今已有十几年的教学历程,受众学生人数达五千余人,现在已经成为滁州学院面向本校和社会公众开放的品牌课程,2014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结项鉴定优秀等级,相关成果曾经获得过滁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为安徽省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推荐课程。本课程也适合社会上各类古诗词爱好者的学习需求。
本课程是基于国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大的背景而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起于2006年大学本科阶段面向滁州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期间曾冠名“古典诗词欣赏与创作”“与诗同行(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古诗词写作与欣赏”“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等名称面向不同本科专业开设,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统一以“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名称开设,迄今已有十几年的教学历程,受众学生人数达五千余人,现在已经成为滁州学院面向本校和社会公众开放的品牌课程,2014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结项鉴定优秀等级,相关成果曾经获得过滁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为安徽省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推荐课程。本课程也适合社会上各类古诗词爱好者的学习需求。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省级教研项目《安徽大学生诗教工程推进研究》和自著教材《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为依托,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在促使当代大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人文素养与应用技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有助于在全国国民中更有效地推进“诗教工程“。本课程特色与亮点: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基于MOOCs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积极推进大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改革,学生选课、课程学习,过程监控、平时辅导、考核评价等均在线完成,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

    2、本课程教学理念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创作与欣赏有机融合,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故而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要以“精讲、多读、重写”作为切入点,通过网上在线学习及其互动,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技能,除理论上以小视频形式精讲,还在网上逐渐完善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学并将自学情况列入平时考核内容之一,为了鼓励学生创作特在网上开辟创作园地“西涧诗草”作为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3、本课程教学方法上一改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惯性思维,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辅导者、监督者、评价者的角色,实现了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率,更有助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本课程通过MOOCs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还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也在更大平台上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中华“诗教工程”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授课目标

      本课程立足国家层面“诗教工程”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应用思维和人文素质培养,系统讲授古典诗词创作鉴赏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古诗词创作与鉴赏方面的基本方法,提高其读写专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写作与鉴赏相结合,以讲促练,以写促读,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实际创作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目标

      1. 丰富大学生古典诗词创作鉴赏知识和传统文化素养;

      2. 认识古典诗词在当下时代环境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3. 吟咏诗词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二)能力目标

     1.诗词鉴赏能力;

     2.诗词写作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

  (三)素质目标

    1.诗歌理论素养;

    2.传统文化素养;

    3.道德品行价值。


课程大纲

1.古典诗词的内在美与艺术美

1.1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

1.2古诗词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1.3汉字的特点与古典诗词的艺术美

1.4古典诗歌的诗体分类

1.5律诗的美

什么是意境?意境与意象有何联系及区别?意境有何基本特征?

为什么说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其有何艺术美感特征?

2.古典诗词的格律技巧1

2.1四声、平仄与押韵

2.2对仗

什么是平仄?简析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差异性?

什么是押韵?为什么古人有些诗歌今天听起来感觉不再押韵?

3.古典诗词的格律技巧2

3.1近体诗格律1

3.2近体诗格律2

3.3古体诗格律

近体诗有哪四个基本律句?分别以五言、七言的基本律句为起句推导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的平仄格式。

试比较近体诗与古体诗在形式、格律、艺术风味上的不同要求。

创作一首五、七律作品,题材不限,要求原创,符合格律。

4.古典诗词的格律技巧3

4.1词曲格律1

4.2词曲格律2

什么是词?什么是曲?词和散曲在创作体式上有何异同?

5. 古典诗词的诗学思维

5.1灵感思维

5.2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

5.3意象思维与情感思维

5.4发散思维与聚向思维

5.5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什么灵感?简述灵感思维的特点。

什么联想和想象?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联系古诗词创作实例分析来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

为什么说中国古典诗词是借意象抒情的艺术?

试举例分析发散思维与聚向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

什么是侧向思维?举例说明王维的山水诗是怎样以画法入诗的?

6.古典诗词的创作手法

6.1赋比兴——诗词创作的基本手法

6.2古典诗词创作手法举隅1

6.3古典诗词创作手法举隅2

什么叫赋比兴?在具体古诗词创作中这样灵活运用赋比兴手法?

7.古典诗词的结构章法

7.1“起承转合”的规律

选择古代名家一首七律,分析它结构上“起承转合”的特点。

8.古典诗词的锤炼之法

8.1锤炼四法之炼意

8.2锤炼四法之炼章、炼句、炼字

为什么说诗歌不厌百回改?古典诗词如何去炼意?

怎样理解古人“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这句话?

9.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9.1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 品味语言与欣赏文采

9.2感受意境与感发联想

9.3文化比较与因声求气

结合实例谈谈怎样欣赏古典诗词的繁复美与素朴美?

感谢一学期的学习陪伴!

视频寄语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前若能适当掌握些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文艺理论等常识性知识,将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力和有效度。

参考资料


1.徐志刚.诗词韵律[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


2.王力.诗词格律[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吴大蜀.读诗常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陈振寰.读词常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王永义.格律诗写作技巧[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6.龙榆生.唐宋词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84.


10.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2.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13.裘新江.古诗词创作鉴赏基础[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常见问题

有问题可在线咨询或通过APP、QQ、微信、短信等其他方式与主讲教师联系,答疑解难。

滁州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裘新江

裘新江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3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