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让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基础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三、专业/岗位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适应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需要,按照国家的医学教育精品战略发展与建设的长远规划,本专业要求各级授课教师至少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高年资讲师以上的教师才能教授理论课,并对各级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技能的考核、竞赛以提高各级老师的授课水平,同时定期派遣年轻教师赴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解剖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充足的后备力量。
四、与前后课程关系: 通过学习系统解剖学,为其他基础医学,比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打下了良好的形态学基础,医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后,在学习后续的组织胚胎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器官的微细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在学习生理学知识中更好地了解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在学习病理学中才能准确的判断哪些是异常的结构;这些后续知识的学习都依靠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知识作后盾。在更远的将来,同学们学习临床知识,例如诊断学、外科学等一系列知识都离不开解剖知识的积累。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培养医学大学生具备“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五性”即科学性、先进性、思想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等方式启发学生,并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自我总结,使比较枯燥的形态学知识能够完全融会贯通。
通过以上等手段与方法,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已日臻完善,2018年我们将在中国医科大学的新校园内的相对独立的解剖教学实验楼内更好地规划我们各个领域的教学条件,保持我们教学的优势,并力争将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带入一个新台阶。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医学影像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周:骨学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骨的概述
第三讲:椎骨
第四讲:胸骨与肋骨
第五讲:颅骨
第六讲:颅骨整体观
第七讲:上肢骨
第八讲:下肢骨
第一周骨学单元作业
第一周骨学单元测验
第二周:关节学
第一讲:骨的直接连结
第二讲:骨的间接连结
第三讲:关节的分类及运动
第四讲:脊柱
第五讲:胸廓
第六讲:头部骨连结
第七讲:上肢带骨连结
第八讲:肩关节
第九讲:肘关节
第十讲:手关节
第十一讲:骨盆
第十二讲:髋关节
第十三讲:膝关节
第十四讲:足关节
第二周关节学单元测验
第二周关节学单元作业
第三周:肌学
第一讲:肌学概述
第二讲:肌的辅助装置
第三讲:头肌
第四讲:颈肌
第五讲:背肌
第六讲:胸肌
第七讲:膈
第八讲:腹肌
第九讲:腹股沟管与腹股沟三角
第十讲:上肢带肌
第十一讲:臂肌
第十二讲:前臂肌
第十三讲:手肌
第十四讲:髋肌
第十五讲:大腿肌
第十六讲:小腿肌
第三讲肌学单元测验
第三讲肌学单元作业
第四周:内脏学之消化、呼吸
第一讲:内脏概述
第二讲:口腔
第三讲:牙、舌与唾液腺
第四讲:咽与食管
第五讲:胃与小肠
第六讲:盲肠与阑尾
第七讲:结肠、直肠与肛管
第八讲:肝
第九讲:肝外胆道与胰
第十讲:鼻
第十一讲:喉
第十二讲:气管与肺
第十三讲:胸膜与纵膈
第四周内脏学之消化、呼吸单元作业
第四周内脏学之消化、呼吸单元测验
第五周:内脏学之泌尿、生殖与腹膜
第一讲:肾
第二讲:输尿管
第三讲:膀胱与尿道
第四讲:睾丸
第五讲:男性附属腺
第六讲:输精管道
第七讲:卵巢
第八讲:女性输送管道
第九讲:腹膜概述
第十讲:网膜
第十一讲:腹膜形成的结构
第五周:内脏学之泌尿、生殖与腹膜单元测验
第五周:内脏学之泌尿、生殖与腹膜单元作业
第六周:脉管学
第一讲:脉管概论
第二讲:心脏外形与心腔
第三讲:心的构造与间隔
第四讲:心传导系
第五讲:心血管与心包
第六讲:动脉概述
第七讲:胸腔动脉
第八讲:颈总动脉
第九讲:锁骨下动脉
第十讲:腹腔动脉
第十一讲:髂总动脉
第十二讲:静脉的特点及组成
第十三讲:上腔静脉系
第十四讲:下腔静脉系
第十五讲:淋巴系统
第六周:脉管学单元测验
第六周:脉管学单元作业
第七周:感觉器
第一讲:眼球壁
第二讲:眼球内容物
第三讲:眼副器
第四讲:外耳
第五讲:中耳
第六讲:内耳
第七周:感觉器单元作业
第七周:感觉器单元测验
第八周:神经总论及脊髓
第一讲:神经总论一
第二讲:神经总论二
第三节:神经总论三
第四讲:脊髓位置和外形
第五讲:脊髓灰质
第六讲:脊髓上行纤维束
第七讲:脊髓下行纤维束
第八讲:脊髓的功能
第八周:神经总论及脊髓单元测验
第八周:神经总论及脊髓单元作业
第九周:脑干、小脑和间脑
第一讲:脑干腹侧面
第二讲:脑干背侧面
第三讲:脑干内部结构概述
第四讲:脑神经运动核
第五讲:脑神经感觉核
第六讲:非脑神经核
第七讲:脑干上行纤维束
第八讲:脑干下行纤维束
第九讲:脑干网状结构
第十讲:小脑外形
第十一讲:小脑皮质与小脑核
第十二讲:小脑纤维联系及功能分区
第十三讲:间脑外形及分部
第十四讲:背侧丘脑
第十五讲:上、后、底丘脑
第十六讲:下丘脑
第九周:脑干、小脑和间脑单元作业
第九周:脑干、小脑和间脑单元测验
第十周:端脑与传导路
第一讲:端脑外形及分叶
第二讲:侧脑室及基底核
第三讲:皮质功能定位
第四讲:语言中枢
第五讲:端脑髓质
第六讲:边缘系统
第七讲:脑脊髓被膜
第八讲:脑脊髓血管
第九讲:本体感觉传导路
第十讲:浅感觉传导路
第十一讲:视觉传导路
第十二讲:听觉及平衡觉传导路
第十三讲:皮质脊髓束
第十四讲:皮质核束
第十周:端脑与传导路单元测验
第十周:端脑与传导路单元作业
第十一周:周围神经
第一讲:脑神经概述
第二讲:脑神经(I,II,III,IV,VI)
第三讲:脑神经(V)
第四讲:脑神经(VII)
第五讲:脑神经(VIII,IX)
第六讲:脑神经(X)
第七讲:脑神经(XI,XII)
第八讲:内脏神经概述
第九讲:交感神经
第十讲:副交感神经
第十一讲:内脏感觉神经
第十二讲:脊神经概述
第十三讲:颈丛
第十四讲:臂丛
第十五讲:胸神经前支
第十六讲:腰丛
第十七讲:骶丛
第十一周:周围神经单元作业
第十一周:周围神经单元测验
生物学、生理学
《系统解剖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26718-2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对于各解剖结构的认知只是通过课程讲述和对图片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地观察实物标本,以便对解剖结构的空间立体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