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人体解剖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7年09月04日 ~ 2018年02月02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667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72)
spContent=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国内驰名的解剖学专家,柏树令教授等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教材主编,教研室主编的多版解剖学图谱受到广泛赞誉。《人体解剖学》以神经系统讲述为特色,内容新颖,通俗易懂,对医学生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你还等什么?快开始学习吧!!
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国内驰名的解剖学专家,柏树令教授等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教材主编,教研室主编的多版解剖学图谱受到广泛赞誉。《人体解剖学》以神经系统讲述为特色,内容新颖,通俗易懂,对医学生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你还等什么?快开始学习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体解剖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让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基础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三、专业/岗位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适应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需要,按照国家的医学教育精品战略发展与建设的长远规划,本专业要求各级授课教师至少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高年资讲师以上的教师才能教授理论课,并对各级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技能的考核、竞赛以提高各级老师的授课水平,同时定期派遣年轻教师赴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解剖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充足的后备力量。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

(1)绪论

(2)运动系统(骨学、关节学、肌学)

(3)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女生殖系统、腹膜)

(4)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5)感觉器(总论、视器、前庭蜗器)

(6)神经系统(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脊髓被膜血管

(7)内分泌系统

2.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两部分,共计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讲授;实验课54学时,以学生自己观察为主,配合教师示教标本,总结和课堂讨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系统解剖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与前后课程关系: 通过学习系统解剖学,为其他基础医学,比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打下了良好的形态学基础,医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后,在学习后续的组织胚胎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器官的微细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在学习生理学知识中更好地了解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在学习病理学中才能准确的判断哪些是异常的结构;这些后续知识的学习都依靠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知识作后盾。在更远的将来,同学们学习临床知识,例如诊断学、外科学等一系列知识都离不开解剖知识的积累。

六、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培养医学大学生具备“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五性”即科学性、先进性、思想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等方式启发学生,并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自我总结,使比较枯燥的形态学知识能够完全融会贯通。

七、教学条件:

1.对执教教师的要求:具有经验的高年资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教授理论课,年轻的教师在经过岗前培训后主要担当解剖实习课的指导。

2.对学习场地的要求:分别有足够的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室,并有部分专用教室供学生们使用。

3.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每个教室均配备有投影仪及讲台操控电脑以及影像设备等。

4.对教学材料的要求:教学材料比如教材、模型、复习资料等均有多年的积累。

5.对实验设备的要求:

(1)多媒体实验室备有教师机一台、学生机十台、服务器一台,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组建成局域网。另配备有DV数码摄像机、投影机等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室”系统对学生机实现演示、转播、通知、远程控制等功能。

(2)闭路电视系统的配备:实习室安装有两台彩色电视机及VCD播放机。

(3)实物标本实时演示系统:设有此系统的实验室,教师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实时演示标本的细微结构,供教学使用。

(4)各实验室备有充足的瓶装标本、瓶外标本以及挂图、模型等,按教学进度提供给教学使用。

八、获评精品课程后的教学沿革:

自本学科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在8年多的实践中我们不断的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团队变迁:

由于原负责人柏树令教授已调入组织工程教研室工作,现负责人启用中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李洪鹏教授, 李洪鹏教授于2007年以引进人才的方式回到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将国外的解剖学教学的先进理念带回到国内,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使原本较枯燥的解剖学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并参与了卫生部第八版系统解剖学的编写工作。其他团队成员基本上沿用原中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教员。

2.学课班级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每年通过系统解剖学授课的班级有10-15个班级,除了5年制医学班外包括七年制日文医学班和英文医学班,人数大约400人。课时数为108学时,包括理论课54学时和实习课54学时。

3.教学效果:

(1)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注重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计划包括:有计划按比例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或国内进修,提高师资的学历结构,对青年教师入解剖教研室后立即进行师资培训,为青年教师选好辅导老师,如此经过3-5年的培养,这些年青师资就会成为本岗位的支柱人才。使他们具有了较深厚的解剖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人体科学知识,从而逐渐成为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驾驭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引导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医学通才与精品的教师。

(2)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以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改革及效果:

①整合性教学改革:这是一项以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全方位,范围大,力度大,时间长,涉及学生数多,大手笔的教学改革动作。它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断层解剖学》有机整合,去除互相重复交叉内容,融合为人体形态整合科学。并以4个学生班(120人)为实验对象,12个班(360人)为对照组,实验运作了5年,获得了可喜成果,学生毕业时,综合测试结果,整合教学实验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改革:目前正在进行,对解剖学运动系统、内脏学和脉管学和脑干部分内容选择性的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改革。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以病例为中心(CBL)的解剖学教学改革。主要选择以神经系统脑干断面形态结构与部分损伤后的病例为中心,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平台正在建设中,积极开展互动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将成为解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及效果

①创建回归基础试点班:目的旨在提高学生两个能力培养,利用“五·一节”放假期间,通过学生竞争,选拔的自愿参加的同学促进解剖学实践能力培养。经老师指导同学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进行解剖,结果反映强烈,收获较大。

②解剖学科研见习:共接受了近80名七年制英文班的解剖学见习生,他们参与到教研室老师的科研活动中去,经过8周实践,使学生达到了科研入门的基本要求。掌握动物饲养、小动物手术、小动物呼吸机使用、外科手术基本功(切口、结扎止血、缝合、打结等)并会写综述和写论文。

③电视录像教学与电视录像考试相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理论课≥80%,CAI课件自制达90%,电视录相考试试题共6套,函盖了解剖学必须掌握的人体结构重点、难点和重要概念的绝大部分内容。

通过以上等手段与方法,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已日臻完善,2018年我们将在中国医科大学的新校园内的相对独立的解剖教学实验楼内更好地规划我们各个领域的教学条件,保持我们教学的优势,并力争将系统解剖学精品课程带入一个新台阶。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医学影像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主讲教师:李洪鹏)

1.1 绪论

第二章 骨学(主讲教师:李洪鹏)

2.1骨的概述

2.2椎骨

2.3胸骨与肋骨

2.4颅骨

2.5颅骨整体观

2.6上肢骨

2.7下肢骨

第三章 关节学(主讲教师:董鸿铭)

3.1骨的直接连结

3.2骨的间接连结

3.3关节的分类及运动

3.4脊柱

3.5胸廓

3.6头部骨连结

3.7上肢带骨连结

3.8肩关节

3.9肘关节

3.10手关节

3.11骨盆

3.12髋关节

3.13膝关节

3.14足关节

第四章 肌学(主讲教师:董鸿铭)

4.1肌学概述

4.2肌的辅助装置

4.3头肌

4.4颈肌

4.5背肌

4.6胸肌

4.7

4.8腹肌

4.9腹股沟管与腹股沟三角

4.10上肢带肌

4.11臂肌

4.12前臂肌

4.13手肌

4.14髋肌

4.15大腿肌

4.16小腿肌

第五章 内脏学(主讲教师:解大龙、李瑞)

5.1内脏概述

5.2口腔

5.3牙、舌与唾液腺

5.4咽与食管

5.5胃与小肠

5.6盲肠与阑尾

5.7结肠、直肠与肛管

5.8

5.9肝外胆道与胰

5.10

5.11

5.12气管与肺

5.13

5.14输尿管

5.15膀胱与尿道

5.16睾丸

5.17男性附属腺

5.18输精管道

5.19卵巢

5.20输卵管

5.21腹膜概述

5.22网膜

5.23腹膜形成的结构

第六章 脉管学(主讲教师:王军)

6.1脉管概论

6.2心脏外形与心腔

6.3心的构造与间隔

6.4心传导系

6.5心血管与心包

6.6动脉概述

6.7胸腔动脉

6.8颈总动脉

6.9锁骨下动脉

6.10腹腔动脉

6.11髂总动脉

6.12静脉特点及组成

6.13上腔静脉系

6.14下腔静脉系

6.15淋巴系统

第七章 感觉器(主讲教师:王军)

7.1眼球壁

7.2眼球内容物

7.3眼副器

7.4外耳

7.5中耳

7.6内耳

第八章 中枢神经(主讲教师:吕永利、李洪鹏)

8.1神经总论一

8.2神经总论二

8.3神经总论三

8.4脊髓位置和外形

8.5脊髓灰质

8.6脊髓上行传导束

8.7脊髓下行传导束

8.8脊髓的功能

8.9脑干腹侧面

8.10脑干背侧面

8.11脑干内部结构概述

8.12脑神经运动核

8.13脑神经感觉核

8.14非脑神经核

8.15脑干上行传导束

8.16脑干下行传导束

8.17脑干网状结构

8.18间脑外形及分部

8.19背侧丘脑

8.20后、上丘脑及底丘脑

8.21下丘脑

8.22小脑外形

8.23小脑皮质及小脑核

8.24小脑纤维联系及机能分区

8.25端脑外形及分叶

8.26侧脑室及基底核

8.27大脑皮质

8.28语言中枢

8.29大脑半球的髓质

8.30边缘系统

8.31脑和脊髓的被膜

8.32脑和脊髓的血管

8.33躯体本体感觉传导路

8.34浅深觉传导路       

8.35视觉传导路

8.36听觉及平衡觉传导路

8.37 皮质脊髓束

8.38 皮质核束

第九章 周围神经(主讲教师:李洪鹏)

9.1脊神经概述

9.2颈丛

9.3臂丛

9.4胸神经前支

9.5腰丛

9.6骶丛

9.7脑神经概述

9.8脑神经(I,II,III,IV,VI

9.9脑神经(V

9.10脑神经(VII

9.11脑神经(VIIIIX

9.12脑神经(X

9.13脑神经(XIXII

9.14内脏神经概述

9.15交感神经

9.16副交感神经

9.17内脏感觉神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生物学、生理学

证书要求

1.完成所有视频的学习,并认真完成课件提问

2.认真完成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并取得分数

3.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取得60分以上成绩


参考资料

《系统解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17149-6/R•17150


常见问题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对于各解剖结构的认知只是通过课程讲述和对图片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地观察实物标本,以便对解剖结构的空间立体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医科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教授

推荐课程

金融学(二)

李健

196146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

翁恺

76576人参加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8823人参加

医学细胞生物学

马萍

2598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