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问题是教育上的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教育过程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课程理论》是师范大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涉及的课程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门课程从历史、现实与理论三个维度,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元视角,分析了课程历史、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问题,探索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了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课程论学科的理论框架。这门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立足21世纪课程论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聚焦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开发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建构课程理论的崭新形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更新课程理念,提升课程开发的理论自觉,养成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从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技能,切实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1.识记课程论学科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更新课程理论的观念,理解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
3.形成有效地开展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养成将课程开发和课程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
5.初步养成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经验和能力。
6.初步养成创新性地发现、提出和尝试解决课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意识、经验、技能和能力。
第一章 课程内涵
1.4课程理论的学科定位
1.2课程的典型定义
1.31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上)
1.1课程的词源分析
1.32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下)
讨论
第一章测验
第二章课程历史
2.3.1泰勒的课程原理
2.3.3实践性课程理论
2.3.4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2.1前学科化研究时期
讨论
2.2学科化研究时期
2.3.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课程设计
3.2课程系统的要素分析
3.1课程设计概述
3.4.2课程文件的编制(二)
3.4.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4.1课程文件的编制(一)
3.3课程设计的模式
讨论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课程内容
讨论
4.2课程内容的组织
4.3.1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上)
4.1课程内容的选择
4.3.2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下)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课程目标
5.3课程目标的陈述
5.4.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一)
5.2课程目标的确定
5.1课程目标的含义
5.4.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二)
讨论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课程实施
6.28联系生活
6.24主动参与(四)
6.11课程实施的内涵
6.32尊重差异
6.31合作学习(三)
6.25鼓励创新(一)
6.27鼓励创新(三)
6.12课程实施的取向
6.29合作学习(一)
6.30合作学习(二)
6.21主动参与(一)
6.26鼓励创新(二)
6.33体验成功
6.23主动参与(三)
6.22主动参与(二)
讨论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课程评价
7.22课程评价的模式(二)
7.1课程评价的概述
讨论
7.21课程评价的模式(一)
第七章测验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杨明全:《课程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单丁:《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靳玉乐、黄清:《课程研究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0.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2.钟启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靳玉勒:《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约翰·杜威:《儿童与课程》,载约翰·杜威著,赵详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7.[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派纳等主编:《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