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断层影像解剖学(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是指用断层方法来研究人体结构在断层上的形态、位置、特点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分别从人体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上、下肢及脊柱七个局部区域,以关键结构重要的解剖知识点为单元,讲解该结构在典型层面内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识别方法并与相应的CT、MRIT1 和T2加权图像结合,把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知识点融合,常见临床疾病在断面上的影像表现,同学学习时注意把人体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I影像图像结合并掌握其内在规律和结合点。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升同学们用解剖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临床疾病诊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断层影像解剖学(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是指用断层方法来研究人体结构在断层上的形态、位置、特点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分别从人体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上、下肢及脊柱七个局部区域,以关键结构重要的解剖知识点为单元,讲解该结构在典型层面内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识别方法并与相应的CT、MRIT1 和T2加权图像结合,把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知识点融合,常见临床疾病在断面上的影像表现,同学学习时注意把人体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I影像图像结合并掌握其内在规律和结合点。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升同学们用解剖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临床疾病诊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断层影像解剖学(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是解剖学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临床影像学科密切相关,是针对CT、MRI、DSA和PET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和外科手术等的需要而研究活体器官结构的断层形态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
与系解和局解相比,断层影像解剖学有如下特点:(1)它可以在体原位显示器官结构的断面形态和周围其他结构的毗邻关系;(2)在不同方位进行扫描断层标本,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塑整体,数字化可视人体。也可以把某个结构拿出来进行三维重建,用于研究工作;(3)断层影像解剖学是解剖学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临床影像学科密切相关如X线、CT、MRI检查等。总之,断层影像解剖学是关于人体结构在连续断层内形态变化规律的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就掌握了如何正确阅读和识别CT、MRI和DSA等影像图像上的结构的方法,从而为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该课程最主要的特色是与临床结合密切。整合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资源,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以临床疾病相关解剖学基础为主线的课堂,以关键结构重要的解剖知识点为单元,讲解该结构在典型层面内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其识别方法并与相应的CT、MRIT1 和T2加权图像结合,把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知识融合,常见临床疾病在断面上的影像表现,为医学影像专业在疾病诊断治疗中提供精确的形态学定位。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的断面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及其在连续断面上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正确阅读和识别人体正常结构在活体CT、MRI和DSA图像上的影像表现,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课程大纲
断层影像解剖学绪论
课时目标:掌握断层解剖学定义、特点、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临床应用和常用术语。了解CT、MRI的成像原理,熟悉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方向。
头部断层解剖和脑血管影像解剖
课时目标: 掌握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掌握脑颅和面颅的名称和位置;掌握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和屏状核)区、髓质或白质(含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脑室系统(含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和第四脑室)位置、形态及交通;掌握脑池(小脑延髓池、鞍上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交叉池等)的位置、形态及交通;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相应层面的CT、MRI影像解剖及临床联系;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相应层面的CT、MRI影像解剖及临床联系。熟悉头部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蝶鞍区蝶鞍形态、大小和垂体的位置、形态毗邻及功能;熟悉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与垂体的位置关系及断层表现;熟悉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关系(下丘脑---垂体为神经内分泌中心);熟悉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熟悉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熟悉语言中枢的位置;熟悉基底核的组成、位置及与侧脑室的位置关系及断层表现;熟悉侧脑室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熟悉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及内囊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的位置关系及其断层表现;了解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熟悉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熟悉脑干的组成、外形和内部结构;熟悉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 掌握脑血管在连续断面上的配布、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程和分布;掌握颈内动脉的解剖、分段和颅内段DSA影像学表现;颈内动脉分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解剖、分段及其DSA影像表现及临床联系;掌握椎动脉的解剖、分段及其DSA影像表现;掌握椎动脉的分支---大脑后动脉的解剖、分段及其DSA影像表现和临床联系;掌握脑浅、深静脉结构特点及DSA影像表现;掌握静脉角与室间孔的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熟悉脑动脉的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熟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发起和分支、分布;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了解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
2.1颅脑断层解剖概述
2.1.1颅脑断层解剖概述(一)
2.1.2颅脑断层解剖概述(二)
2.1.3颅脑断层解剖概述(三)
2.2蝶鞍、垂体断层影像解剖
2.2.1 蝶鞍、垂体断层影像解剖(一)
2.2.2 蝶鞍、垂体断层影像解剖(二)
2.2.3 蝶鞍、垂体断层影像解剖(三)
2.3脑池和鞍上池断层影像解剖
2.3.1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2.3.2 鞍上池断层影像解剖
2.4 基底核与内囊断层影像解剖
2.4.1 基底核与内囊断层影像解剖(一)
2.4.2 基底核与内囊断层影像解剖(二)
2.4.3 基底核与内囊断层影像解剖(三)
2.5 脑室和侧脑室断层影像解剖
2.5.1 脑室断层影像解剖(一)
2.5.2 脑室断层影像解剖(二)
2.5.3 侧脑室中央部断层影像解剖
2.6 大脑半球髓质和半卵圆中心断层影像解剖
2.6.1 大脑半球髓质断层影像解剖
2.6.2 半卵圆中心断层影像解剖
2.7脑动脉系总论
2.8 颈内动脉影像解剖
2.8.1颈内动脉影像解剖(一)
2.8.2 颈内动脉影像解剖(二)
2.9 椎动脉影像解剖
2.9.1 椎动脉影像解剖(一)
2.9.2 椎动脉影像解剖(二)
2.10 脑静脉影像解剖
颈部断层解剖
课时目标: 掌握颈部层次结构特点、主要脏器和血管、神经配布规律;掌握颈筋膜、筋膜间隙及交通;掌握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掌握咽(经鼻咽、口咽及喉咽)横断层解剖及对应的CT和MRI影像解剖及其临床联系;掌握咽在颈部正中矢状断层上咽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其CT、MRI影像解剖;掌握喉的断层解剖、CT图像及其临床联系;掌握喉内间隙(声门旁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的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熟悉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熟悉颈部矢状、冠状连续性断层解剖与CT、MRI图像;熟悉颈部的标志性结构、境界和分部;熟悉颈部淋巴结及断层表现;了解颈部浅静脉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了解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和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了解肌三角的层次,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了解胸锁乳头肌深面的结构及毗邻关系;了解颈根部的主要结构。
3.1颈部断层解剖概述
3.2 咽断层影像解剖
3.2.1咽断层影像解剖(一)
3.2.2咽断层影像解剖(二)
3.2.3 咽断层影像解剖(三)
3.3 喉断层影像解剖
3.3.1喉断层影像解剖(一)
3.3.2喉断层影像解剖(二)
胸部断层解剖
课时目标:掌握纵隔分区与内容、肺外形及肺段、肺内支气管、肺动脉及肺静脉、心的外形与内构;掌握纵隔(含大血管、纵隔间隙、心包、心包隐窝及心)以及第一、二肺门的连续性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掌握肺段(含肺段静脉、动脉、支气管)在连续性横断层上的表现、划分方法及其CT图像;掌握经胸超声心切面解剖(含胸骨旁心长轴和心短轴及大血管水平短轴系列切面、心尖系列切面、剑下心系列切面)。熟悉肺裂和肺段的位置及断层表现;熟悉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像及横断层上淋巴结的分布;熟悉肺门和肺根的结构及其排列关系;熟悉胸膜的配布及其返折线的体表投影;熟悉肺动脉分支、肺静脉属支与相应支气管的位置关系及断层表现;熟悉胸部的矢状、冠状连续性断层解剖与CT、MRI图像;熟悉经胸超声胸骨上窝系列长轴和短轴心切面。了解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了解经食管超声心系列切面解剖,了解胸部器官的常见变异。
4.1经主动脉弓断层影像解剖
4.1.1经主动脉弓断层影像解剖(一)
4.1.2经主动脉弓断层影像解剖(二)
4.2 经气管杈断层影像解剖
4.2.1经气管杈断层影像解剖(一)
4.2.2经气管杈断层影像解剖(二)
4.3经肺动脉杈断层影像解剖
4.3.1经肺动脉杈断层影像解剖(一)
4.3.2经肺动脉杈断层影像解剖(二)
4.4胸骨旁长轴心切面解剖
4.4.1胸骨旁长轴心切面解剖(一)
4.4.2胸骨旁长轴心切面解剖(二)
4.5胸骨旁短轴心切面解剖
4.5.1胸骨旁短轴心切面解剖(一)
4.5.2胸骨旁短轴心切面解剖(二)
4.6四、五腔心切面解剖
4.6.1四、五腔心切面解剖(一)
4.6.2四、五腔心切面解剖(二)
腹部断层解剖
课时目标:掌握上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其CT、MRI图像;胰、肝外胆道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熟悉肝及肝内管道、胰、腹腔及腹膜腔;了解肝内管道配布(格林森氏系统和肝静脉系统的组成)及肝的分叶和分段;上腹部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主要结构和交通(肾、肾上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了解腹部的重要平面及其标志性意义;下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熟悉腹部的分区,体表标志;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毗邻、体表投影、肝门(含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的位置、肝蒂的构成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熟悉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走行、分布及属支;熟悉肝动脉走行、分支和分布;熟悉肝内胆管及肝管走行;熟悉肝静脉的属支及与肝段划分的关系;熟悉肝门静脉分支、肝动脉分支及与伴行肝内小管的断层表现;肝门静脉与肝静脉在断面上的表现及鉴别。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胆囊三角的构成、内容及意义;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熟悉胰和脾的形态、位置、血供;熟悉肾的位置、毗邻、被膜、肾蒂的组成;熟悉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5.1肝断层影像解剖
5.2肝外胆道的断层影像解剖
5.3胰断层影像解剖
5.4脾断层影像解剖
5.5肾断层影像解剖
5.6肾上腺断层影像解剖
盆、会阴断层解剖
课时目标: 掌握盆壁、盆腔及盆腔脏器(包括女性卵巢和子宫、男性膀胱、尿道、前列腺和精囊)和会阴的解剖;熟悉盆筋膜的配布和筋膜间隙;了解男、女性盆部断面解剖学界定方法以及男、女性盆部会阴结构的配布规律以及在横断层面上的分段、差异及断层表现、一些结构位置关系的变化与胸腹部横断层面结构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掌握经男性膀胱的横断层、矢状断层解剖以及相应层面的CT、MRI影像解剖;掌握膀胱精囊角概念及临床意义;掌握男性尿道矢状断层解剖及对应的MRIT2影像解剖、尿道造影表现和临床联系;掌握前列腺的分区解剖及经前列腺横断、冠状、矢状面解剖及对应层面的CT、MRI影像解剖及临床联系;掌握子宫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三种不同位置姿势的子宫斜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CT、MRI扫描图像的获取方法;掌握经子宫(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的横断面与经女性盆部的正中矢状断层解剖以及相应层面的CT和MRI影像解剖和临床联系;掌握子宫壁各层结构包括子宫结合带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及其在MRIT2像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联系。熟悉卵巢和子宫的位置、形态、毗邻、固定装置;了解盆、会阴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6.1盆、会阴断层解剖概述
6.2男性膀胱断层影像解剖
6.3男性尿道断层影像解剖
6.4前列腺断层影像解剖
6.4.1前列腺基础解剖和分区解剖
6.4.2前列腺断层影像解剖
6.5子宫断层影像解剖
6.5.1子宫断层影像解剖
6.5.2 子宫结合带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
四肢断层解剖
课时目标: 掌握肩关节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增加肩关节稳定性的结构;掌握肩关节的断层解剖学和正常影像学表现;掌握肩关节上份横断层以及MRI的重要结构和毗邻;掌握肩关节中份横断层以及MRI的重要结构和毗邻;掌握经肩关节后份的冠状层面以及MRI的重要结构和毗邻;掌握经肩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以及MRI的重要结构和毗邻;掌握肩袖的概念以及肩袖撕裂的影像学特征。掌握腕关节的构成和特点;掌握腕骨间关节构成、特点;了解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的韧带;掌握腕关节配布的肌(主要屈腕肌);掌握经近侧列腕骨的横断面及其MRI图像;掌握Colles骨折和月骨脱位的影像学特点;掌握经近、远侧列腕骨的横断面及其MRI图像;掌握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要点;掌握经远侧列腕骨的横断面及其MRI图像。 掌握髋关节的构成、特点;掌握髋关节的主要韧带;掌握运动髋关节的肌;掌握经股骨头上份层面横断层及其MRI图像;掌握经股骨头中份层面横断层及其MRI图像;掌握经股骨头后部的冠状断层及其MRI图像;掌握股骨近端骨折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要点和影像学表现。掌握膝关节的构成与特点;掌握膝关节的辅助结构;掌握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肉;掌握经髌骨中点层面及其MRI图像;掌握经膝关节正中矢状层面及其MRI图像;掌握经髁间隆起的冠状层面及其MRI图像;掌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要点和影像学表现;了解膝关节镜相关临床知识;了解后交叉韧带损伤的MRI影像表现。
7.1肩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7.2腕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7.3髋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7.4膝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脊柱区断层解剖
课时目标:掌握各部椎骨的结构特点及影像表现;掌握椎体和椎弓间连接的特点及影像表现;掌握椎间孔的构成及通过结构;掌握椎管的构成及形态特征;掌握经(颈、腰)椎间盘横断面、椎体下部横断面、椎弓根横断面、脊柱正中矢状面的解剖特点和影像表现;掌握寰枢关节的构成及影像表现。熟悉脊柱区结构配布特征;熟悉寰枢关节横断面、冠状断面和正中矢状断面的解剖及影像表现;熟悉侧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熟悉脊柱旁正中矢状面、冠状切面的解剖特点和影像表现;熟悉椎静脉丛的构成、位置及影像表现。了解椎旁软组织的配布特点及影像表现;了解脊柱区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了解椎管内脊髓及其被膜、间隙的位置及影像表现。
8.1脊柱区断层影像解剖总论
8.1.1脊柱区断层影像解剖总论(一)
8.1.2脊柱区断层影像解剖总论(二)
8.2脊柱区颈段断层影像解剖(一)
8.3脊柱区颈段断层影像解剖(二)
8.4脊柱区腰段断层解剖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科阶段学习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储备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姜均本:《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 MRI应用》(第1版),科学出版社,1997年
2.刘树伟:《断层解剖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3.刘树伟:《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5月出版
4.丁自海、刘树伟:《格式解剖学》(第41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5. 张致身:《人脑血管解剖与临床》(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2004年
6. Lorrie L. Kelley、Connie M. Petersen编著,高艳主译:《断层影像解剖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常见问题
声明:
1. 该课程部分图片来自教材、图谱及网络,仅用于教学,在此对原创者一并致谢。如果涉及到有关人员的权益,请联系dengxiaohua@csu.edu.cn。
2.尊重老师与同学,共创文明学习与交流平台。
3.禁止在平台内发布与学习无关的违法乱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