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地球物理、石油工程、工程地质及与地质相近的相关专业在学完地质学基础课程之后的一门必修的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课程的主题就是地质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地质思维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加固地质知识的学习,学会包括野簿记录格式、实测剖面、填图方法及报告编写等基本的野外地质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基础。
有一定地质学基础的本科生。
01 区域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及大地构造位置;二、地层
三、岩石;四、主要构造与构造演化
五、洪泉安流树丰碑,截断巫山看今朝
六、标本园
区域地质概况
02 野簿记录格式
一、记录主要内容;二、定点记录格式
三、野外手图勾绘内容与野簿记录格式说明; 四、信手地质剖面图与素描图绘制规范
02 野簿记录格式
03高家溪-花鸡坡-棺材崖路线
一、南华系莲沱组地层特征
二、南华系南沱组地层特征
三、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特征
四、震旦系灯影组地层特征
五、江山有幸传《橘颂》,山川形胜谱华章,《橘颂》新篇延屈风
04周家坳-滚石坳路线
一、震旦系灯影组第二段石板滩段地层观察
二、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白马沱段地层观察;三、寒武系岩家河组地层观察
四、寒武系水井沱组地层观察
04周家坳-滚石坳路线
05地层剖面测制与柱状图绘制
一、实测剖面的目的、要求及野外工作步骤
二、室内地层剖面图制作
三、综合地层柱状图制作
四、辅助视频
05地层剖面测制与柱状图绘制
06长阳白氏桥南—肖家台—白氏坪村南路线
一、灯影组、天河板组地层特征及相关构造1
一、灯影组、天河板组地层特征及相关构造2
二、石龙洞组地层特征;三、覃家庙组地层特征
四、娄山关组地层特征
五、南津关组地层特征;六、梁山向斜北翼娄山关组地层特征
七、分乡组地层特征;八、红花园组地层特征;九、大湾组地层特征
八、辅助视频
06长阳白氏桥南—肖家台—白氏坪村南路线
07九畹溪-西陵峡路线
一、寒武系石龙洞组、覃家庙组地层及滑脱构造
二、奥陶系宝塔组地层特征
三、奥陶系五峰组地层特征
四、志留系罗惹坪组地层特征;五、志留系新滩组地层特征
六、马肺牛肝说寇狂,钟乳石上话沧桑
辅助视频
07九畹溪-西陵峡路线
08链子崖路线
一、新滩滑坡;二、链子崖危岩体
三、志留系纱帽组地层特征;四、泥盆系云台观组地层特征
五、泥盆系黄家磴组地层特征;六、二叠系栖霞组地层特征
七、二叠系茅口组地层特征;八、二叠系吴家坪组地层特征
08链子崖路线
09银杏沱-兰陵溪-九曲脑中桥路线
一、岩浆岩岩石类型及岩脉穿插关系
二、钾长花岗伟晶岩脉、流面流线构造及现代风化壳特征
三、太平溪岩体与崆岭群小以村组侵入接触关系及几种变质岩特征
四、崆岭群小以村组变质岩岩性观察及南华、震旦地层减薄特征
09银杏沱-兰陵溪-九曲脑中桥路线
10下岸溪采石场路线
一、黄陵复式岩体及几种岩石岩性特征
二、黄陵复式岩体各种接触现象
10下岸溪路线
11地质遥感解译方法
一、遥感的概念及遥感探测优势
二、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三、岩性遥感解译
四、构造遥感解译
五、滑坡遥感解译
11遥感解译
12薄刀岭-邓村茅垭观景台变质岩路线
一、古村坪组变质岩观察
二、小以村组变质岩观察
三、庙湾组变质岩观察
12薄刀岭-邓村茅垭观景台变质岩路线
13芝茅公路路线
一、黄陵岩体
二、南华系地层
三、震旦系地层
四、芝茅路上思美人,香草美人芝茅路
14地 质 填 图 方法
一、地质调查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程序
二、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13地质填图方法
15地质图编制及地质实习报告编写
一、地质图编制
二、地质实习报告编写
14报告编写
包括矿物普地、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基础课程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陈丽霞、曹雪莲、袁晏明、张志编著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分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0。
彭松柏等编著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地质分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
没学过地质学基础课程。
建议学习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或与之相当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