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类课程,从课程教学生态、课程实践生态、课程服务生态探究传统师徒关系和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在线教学实践新模式。在课程中,主讲人作为非遗引领员引领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和文化,感知手工艺尊重生命的个性,让学生“知非遗”;感知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之美,提升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非遗”,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思维,训练学生发现解决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传承的能力;在“创非遗”中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颠覆、重构与升华,打造“传•承•创•新”复合导师团,拓展“教学-实践—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从技术到艺术再到做人。帮助学生运用系统的专业体系和统筹实践的方法,来探寻劳动中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新联系,提升以专业技能和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助力高校教育推动创新成果反哺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本课程是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类课程,从课程教学生态、课程实践生态、课程服务生态探究传统师徒关系和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在线教学实践新模式。在课程中,主讲人作为非遗引领员引领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和文化,感知手工艺尊重生命的个性,让学生“知非遗”;感知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之美,提升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非遗”,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思维,训练学生发现解决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传承的能力;在“创非遗”中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颠覆、重构与升华,打造“传•承•创•新”复合导师团,拓展“教学-实践—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从技术到艺术再到做人。帮助学生运用系统的专业体系和统筹实践的方法,来探寻劳动中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新联系,提升以专业技能和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助力高校教育推动创新成果反哺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无先修课程要求。
主要资料:
[1]徐艺乙.手工艺的文化与历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6.
[2]潘鲁生.手艺创意[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1.
参考资料:
[1]杨阳.香包--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5.
[3]谢华.精编黄帝内经[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
[4]王金华等.中国民间绣荷包[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7.
[5]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7]包泉万.中国民间荷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8]章用秀.鉴藏香荷包[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9]张辰龙,黄世佐.香包与医疗保健[J] .亚太传统医药, 2007.
[10]効天庆.从"香草"的美学意蕴看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建构[J].甘肃高师学报,2009(03) .
[11]张权.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外周血NKp46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09) .
[12](意)埃佐·曼奇尼著钟芳/马谨译.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13] 丁芊妤,陈幸伊. 基于高校地域文化考察下的传统手工艺体验与传承——以黔东南地区为例[J]. 中国地名. 2019(10).
[14]高阳,李雨珊,周茹. 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手工艺传承及现代化路径转型研究——以云南周城地区为例[J]. 戏剧之家. 2019(34): 201-204.
[15]胡继艳. 基于设计创新视角的安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04): 92-97.
[16]胡媛,韦艳萍.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实践——以钦州坭兴陶填泥技术为例[J]. 歌海. 2019(05).
[17]刘心瑜.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四川泸州油纸伞为例[J]. 艺术科技. 2019, 32(13): 57-58.
[18]彭佳,唐林伟. 我国非遗手工艺传承研究:背景、内容与展望[J]. 当代职业教育. 2019(06).
[19]吴师彦. 新媒体视野下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50).
Q:我没有学过美术、设计,可以选课吗?
A:可以,因为本课程是零起点教学,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了解手工艺背后的故事;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Q:我从没摸过针线,完成课程需要亲手制作吗?
A:课程中会邀请非遗传人带我们一起做,但完成课程不需要亲手制作,不影响成绩。只是想通过传人约你做香包的制作全过程,了解传人的故事,学会做事情的态度,深入地了解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