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10月06日 ~ 2021年12月1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941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735)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由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小红教授团队建设的四川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教育学》,依据《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学以致用”,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教师职业态度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整体教育素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颗粒化梳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进阶性且与教学目标相映照的数字化资源库(微视频、教学课件、思维导图、直播见面课、思政案例库、拓展资料等)和个性化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行为偏好等个性化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授课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价值目标:激励献身教育的精神,坚定教师职业理想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价值以及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意愿和事业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这是本课程教学的内在精神目标

2.知识目标:拓展教育知识视野,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透视教育本质,探索教育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感悟教育价值,明确教育目的,把握新课程改革动向,领悟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理解德育过程的本质和德育途径,认清教师和学生,构筑对教育学科的基本认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这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3.能力目标:锻炼教育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能够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提供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教育条件,支持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综合实施教育计划和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支持学生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收集与分析所需信息和资源,不断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高阶思维和核心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教育现象、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这是本课程教学的主体目标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教育何谓
1.1 咬文嚼字话教育
1.2 不同时期看教育
1.3 教育名家谈教育
第二章 教育,意义为何
2.1 明身心发展之道
2.2 破身心发展之迷
2.3 扬身心发展之帆
第三章 教育,意蕴何为
3.1 引经济发展之擎
3.2 奠政治文明之基
3.3 筑文化传承之路
3.4 塑人口素质之魂
第四章 教育培养什么人
4.1 开教育目的之门
4.2 探教育目的之基
4.3 揭教育目的之秘
第五章 教育公平与质量
5.1 阐现代学制之义
5.2 察历史学制之弊
5.3 论义务教育之本
第六章 课程变革与创新
6.1 明课程文本之形
6.2 觉课程类型之异
6.3 应课程改革之变
第七章 教学互动与共进
7.1 谈教学内涵之意
7.2 讲教学过程之要
7.3 澄教学活动之理
7.4 遵教学原则之用
7.5 论教学方法之优
7.6 思教学形式之需
7.7 品教学评价之真
第八章 德育的生活哲学
8.1 悟德育真谛之源
8.2 循德育原则之径
8.3 用德育方法之妙
第九章 走进教师与学生
9.1 察教师角色之变
9.2 厘教师成长之路
9.3 尊学生主体之位
9.4 汇集体育人之智
9.5 担班级管理之责
第十讲: 教师将走向何方
10.1 立百年树人之志
10.2 丰学科知识之库
10.3 培专业实践之思
10.4 守教育情怀之根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主要面向将教师作为未来职业的专科以上学历学生,对知识储备无硬性要求,但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知识的学生,学习效果更佳。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项贤明,冯建军,柳海民主编 《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主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4.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常见问题

        Q :我在听课时遇到一些教育专业术语不明白,课后作业、测验题太难不会做,怎么办?

   A:若遇到难题或不懂的知识点,您可以回看课程,或者自行查阅资料,另外您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您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Q:提的问题会及时回复吗?

A:本课程教学团队有7位非常有责任心的授课教师,并且配有9名研究生助教,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力求做到每问必答,每问速答。

西华师范大学
8 位授课老师
王小红

王小红

教授

吴吉惠

吴吉惠

教授

黄冠

黄冠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教育学

郭翠菊

71906人参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湘虹

77895人参加

抗击疫情,助教助学

中国大学MOOC

120787人参加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叶茂

5676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