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原题为《社会性别与法律》,自2012年9月起在全国首开。可以作为全校选修通识课/博雅课,还可以深入讲解作为法学专业选修课。属于法学类人文素质教育,共32讲,每次讲一个主题18分钟左右。学生修完之后考核合格可以获得2学分。
各地正在开展的法规政策性别影响评估急需本课程所传授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及其意义、与性别相关的立法变革趋向、法律评估的机构、评估的对象、评估程序和方法等知识以及思维方式训练,更需要会以社会性别视角检视法律政策、具备质疑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这种难得而罕见的社会性别主流化专门人才。
教师作为学者、立法倡导者、为立法机构提供咨询意见的专家,将性别与法理论研究与律师实务相结合,集36年教学改革经验,才打造出这门独创性课程。
教师通过对《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女性产假与男性陪产假和育儿假、负重上限与禁止女性从事矿山井下工作、退休年龄、禁止性骚扰的保护对象、正当防卫、强奸罪、虐待罪、嫖宿幼女罪、性侵害犯罪无精神损害赔偿、古代的刑律与休妻制度、夫妻债务与离婚房产的归属、土地确权等法律与政策进行性别影响评估,学生在启发式、参与式课堂活动中,得到新理念的启迪、头脑风暴的撞击、思想火花的喷射、思维方式的矫正,从而走出常见的认知误区。成为不仅有知识、有技能,而且有思想的人才。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知社会性别的概念、特点和功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战略及其实施途径,对法律进行社会性别影响评估的意义;掌握制度性性别歧视的构成要件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会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以社会性别视角审视现行法律条款,发现其中的社会性别盲点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歧视敏感度,具有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使命感、质疑习惯和创新意识。
女性学概论
法律基础知识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刘明辉主编:《社会性别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版;
刘小楠主编:《反歧视法讲义——文本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版;
刘小楠著:《港台性别平等立法及案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
唐灿、黄觉、薛宁兰著:《走向法治——工作场所性骚扰的调查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郭建梅主编:《见证法治 帮扶弱者——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公益诉讼之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问:照顾妇女的法律其实施结果会有性别歧视吗?
答:会的,例如职业禁忌、退休年龄等。
问:评估标准是什么?
答: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条 “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碍或否认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按照这个定义,检测性别歧视的评估标准有两个:
第1个用于检测直接的性别歧视,标准为:(1)基于性别;(2)存在区别,排斥或限制行为;(3)令女性的平等权利受到损害。例如,招聘没有正当理由而仅限男性。
第2个用于检测间接的性别歧视,标准为:(1)表面上并无性别指向;(2)但其实施结果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其平等权利受到损害。例如,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60号)部颁规章的规定,在退休年龄存在5-10年差异的情况下规定:工作年限满 35 年的按 90%计发;工作年限满 30 年不满 35 年的,按 85%计发;工作年限满 20 年不满 30 年的,按 80%计发。从表面上看貌似公平,因其文字中并无性别指向,但其实施结果却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假设处级以下女干部、无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如果想达到与男性相同的占退休前工资 90%的退休费标准,就得在 20 周岁之前参加工作。如此荒谬的结论说明此项制度存在严重的对女性的间接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