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8月28日 ~ 2023年12月01日
学时安排: 每周3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546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96)
spContent=汉字,古老而神奇,承载着浩浩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了汉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其构形又与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课程从文化的视角,以甲骨文、金文、篆书形体为视点,同您一起揭开古老汉字神秘的面纱,领略其中绚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知识探索的欢快中提升汉语和文化素质。
汉字,古老而神奇,承载着浩浩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了汉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其构形又与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课程从文化的视角,以甲骨文、金文、篆书形体为视点,同您一起揭开古老汉字神秘的面纱,领略其中绚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知识探索的欢快中提升汉语和文化素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构形的表意特征为我们据形析义进而探讨文化信息提供了理据与可能。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汉字的形体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表意性及其所携带的大量文化信息日趋隐没。今日大多数汉字使用者对汉字的性质及其文化特征知之不多,致使汉字的理解和规范使用产生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本世纪以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民共识,通过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讲授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缺乏必要的传统语言学知识,望文生训、以今律古、哗众取宠、贻害大众的现象随时可见。此外,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汉语热”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汉字教学是难点之一。某些教师为了识记方便,随意解析字形、说解汉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鉴于此,向汉字的使用者和学习者宣传汉字的基本知识及其文化特征,对汉字的准确理解、规范使用和汉语推广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为此,我们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了“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课程, 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年又评为国家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在教育部“爱课程”网及“网易”“中国大学公开课”栏目展播, 几年来先后有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颇受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欢迎。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课程仅仅8节,涉及面窄,也不够系统深入。为此,又应高教社之邀,编撰了《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书,2014年正式出版发行。在此基础上,录制了本门课程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程在普及汉字学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从汉字形体讲传统文化,就传统文化谈汉字形体”的原则,以汉字的古文字形体为视点,以《说文解字》为桥梁,对汉字形体中寓含的传统文化信息进行分析阐释。目的是向大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乃至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汉字使用者宣传汉字的基本知识及其文化特征,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正确理解、规范使用汉字,并从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在愉悦中探求知识,在切磋中掌握方法是本课追求的风格特色。

本课程内容包括三章,分为四个单元。绪论及第一章为第一单元,扼要介绍汉字的性质、特色、起源、形义关系及其构形的文化特征,是全书内容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分为二、三两个单元,分别从衣着服饰、食物饮品、宫室居处、 舟车行旅、 婚姻生育、肢体发肤、 德行修养、祭祀福祉、邦国政事、征伐武备、农牧渔猎、财宝商贾、文教技艺、时令节庆等类别等14个方面阐释寓含在相关汉字形体中的传统文化信息,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第三章为第四单元,针对当前汉字使用及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简要阐释了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简化对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的影响、汉字形体与国学经典文献阅读以及汉字形体分析与汉字教学等相关问题,介绍了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和文化特征,准确理解经典文献的古文古义、继而正确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意义,是结合实际的应用部分。

本课程共32学时,讲授占3/4,自学、作业占1/4。共有视频45小节,除绪论外,每节10-15分钟,根据内容分为四个单元。计划每次课2小节(含讨论、自学),每小节设有随堂练习和讨论,随堂练习不计成绩,讨论计成绩。每周2次课,约2-3小时。每单元需要进行网上测试,计成绩。2023年8月28日开课,2023年12月1日在网上进行结课考试。

本课程在广大同学们的热情支持下,2019年获中国大学“首批最美慕课100”称号,202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授课目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典型汉字形体中寓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素质。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分析汉字形体了解汉文化的方法和途径,解决日常工作生活和经典文献阅读中的相关问题。

3.帮助学生规范使用汉字,提高汉字应用和汉字教学水平。

    授课目标

   第一单元

   绪论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性质、特点、学习内容、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汉字性质、特色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说

1.掌握汉字的性质、特色,了解汉字的起源。

2.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掌握分析形体探求字义的方法。

3.理解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原因和“造意”的内涵。

4.了解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的方式及汉字文化的层累性特色。


第二、三单元

第二章: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示例

    1.了解、掌握课堂上所讲解典型汉字所记录的传统文化信息。

    2.学习掌握分析汉字形体、理解汉字本义、探讨其中寓含的传统文化信息的方法。


   第四单元

   第三章:汉字形体分析的现代应用

    1.了解汉字形体演变过程,掌握古今汉字形体的差异。

    2.了解汉字简化的原因及其对据形析义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分析字形、把握古义、准确理解传统文献的方法

    4.了解汉字形义关系对汉字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程大纲

绪论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开课目的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1.性质:综合素质教育课。2.目的:提高学员的传统文化素质和运用汉字的能力。 3.内容:1)汉字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是前提和基础。2)分门别类地介绍一些寓含在汉字形体中的传统文化信息,这是主要内容。3)汉字形体分析的现代应用。4.学习方法:观看视频与作业、讨论相结合。

第一章 汉字性质、特色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说 1.1 汉字的性质

1.1 汉字的性质 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2.汉字是使用汉语的人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可以帮助完成异地异时的交际任务 3.汉字是汉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 4.汉字是连结汉民族的纽带 5.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仍在使用的并充满活力的最古老的文字

第一单元测验(绪论与第一章)

1.2汉字的特色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原始汉字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不是图画。能够同表示同类事物的字开来是构形的关键,不要求与客观事物非常想象。

1.2汉字的特色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原始汉字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不是图画。能够同表示同类事物的字开来是构形的关键,不要求与客观事物非常想象。

1.3 汉字的起源 1.汉字起源的三个传说 2.《说文》记载的仓颉造字的方法:依类象形和形声相益 3.汉字是先民集体创造的,仓颉这类人做过系统整理加工 4.汉字的直接源头有两个,一是契刻符号,一是图画

1.3 汉字的起源 1.汉字起源的三个传说 2.《说文》记载的仓颉造字的方法:依类象形和形声相益 3.汉字是先民集体创造的,仓颉这类人做过系统整理加工 4.汉字的直接源头有两个,一是契刻符号,一是图画

1.4 汉字的形义关系

1.4汉字的形义关系 1.字形的整体与词的本义有直接联系 2.部分字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

1.5 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的方式(上)

1.5 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的方式(上) 造字者造字的主观意图――造意

1.6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的方式(下)

1.6 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的方式(下) 1)在事物形体轮廓的描摹当中寓含着文化信息 2)在图形符号的组合中来体现文化特色

1.7 汉字文化的层累性特征

1.7 汉字文化的层累性特征 汉字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寓含在汉字中的文化信息还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具有层累性的特征。

2.1 衣着服饰篇(上)

2.1衣着服饰篇(上)衣、食、住、行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四件大事。衣服的作用包括蔽体、御寒、 保护、遮羞、美饰等等。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衣服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服饰文化也就成为人类文化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先人在汉字的造意当中保存了大量古代服饰文化的信息。我们将用三个小节来学习讨论寓含在“衣、裳、巿(fú)、绔(裤)、裘、冠”等汉字中寓含的传统文化信息。

2.2衣着服饰篇(中)

2.2衣着服饰篇(中) 掌握“绔(裤)、裘”等汉字中寓含的传统文化信息。

2.3 衣着服饰篇(下)

2.3 衣着服饰篇(下)理解“冠”字及“冠礼”中的传统文化信息。

2.4食物饮品篇(上)

2.4食物饮品篇(上)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饮食文化自然就成了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饮食文化,汉字中有关古代饮食文化的信息非常丰富。

2.5食物飲品篇(下)

2.5食物飲品篇(下)

2.6 宫室居处篇(上)

2.6 宫室居处篇(上)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房屋居所的变化与人类文明的程度密切相关。汉字的构形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居住方面的文化信息。

2.7宫室居处篇(下)

2.7宫室居处篇(下)

2.8 舟车行旅篇(上)

2.8 舟车行旅篇(上)

2.9舟车行旅篇(下)

2.9舟车行旅篇(下)

2.10 婚姻生育篇(上)

2.10 婚姻生育篇(上)婚姻生育、生老病死,事关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是人的本性的自然体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然也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汉字构形中也记载和反映许多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在婚姻生育方面的风俗文化。

2.11 婚姻生育篇(下)

2.11 婚姻生育篇(下)

2.12肢体发肤篇(上)

2.12肢体发肤篇(上)人体是一个复杂神秘的结构,人类对自身的研究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这种认识和研究自然要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汉民族对自身的认识也往往通过汉字的构形表现出来。而且汉民族先民造字,往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选取最熟悉的形象来构拟形体以表示意义,故而对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也通过选取与人体相关的构形来表示,于是,有关人肢体发肤的汉字构形中就不可避免地寓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

2.13 肢体发肤篇(下)

2.13 肢体发肤篇(下)

2.14 德行修养篇(一)

2.14 德行修养篇(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德”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完美的修养,也是最根本的处世、治国之道。因而,德被作为衡量、评价个人品质好坏、国家政事优劣的首要标准。重视道德品行,强调个人修养,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的构形中也保存了古人许多德行修养方面的信息。

2.15 德行修养篇(二)

2.15 德行修养篇(二)

2.16 德行修养篇(三)

2.16 德行修养篇(三)

2.17 德行修养篇(四)

2.17 德行修养篇(四)

第二单元测试题

2.18 祭祀福祉篇(上)

2.18 祭祀福祉篇(上)祭祀是向祖宗、向自然界神灵上供行礼,寻求保佑,以求福避灾。上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一种礼仪活动。甚至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视,于是,祭祀文化也就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构形中保存了大量有关祭祀祖先神灵,祈求福祉方面的文化信息。

2.19 祭祀福祉篇(中)

2.19 祭祀福祉篇(中)

2.20祭祀福祉篇(下)

2.20祭祀福祉篇(下)

2.21 邦国政事篇(上)

2.21 邦国政事篇(上)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国家同时具有管理社会的职能。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也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汉字中也记录了许多古代社会邦国政事方面的文化信息。

2.22邦国政事篇(下)

2.22邦国政事篇(下)

2.23 征伐武备篇(上)

2.23 征伐武备篇(上)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战争无疑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恶魔,但又是客观存在。夏、商时期,各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周王朝建立后,各诸侯国及诸侯国与四夷之间仍战乱不断。仅春秋时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大大小小的有史书记载的战争就达483次。而这个时期也正是汉字产生和应用的时期,于是,有关战争文化的信息也自然而然地蕴含在了汉字构形之中。

2.24征伐武备篇(下)

2.24征伐武备篇(下)

2.25 农牧渔猎篇(上)

2.25 农牧渔猎篇(上)农牧渔猎是上古时期先民维持生命和繁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先民在从事农牧渔猎劳作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与此同时,先民在为汉字构形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当时有关农、牧、渔、猎的文化信息融入到了汉字的形体中,从而为后人探索研究上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线索。

2.26农牧渔猎篇(下)

2.26农牧渔猎篇(下)

2.27 财宝商贾篇(上)

2.27 财宝商贾篇(上)经济是民生的根本,国家的根基。古人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所以自从私有财产产生以来,无论国家还是个人,财富珍宝都是极力追逐的对象。物资交流、商品流通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先民造字时,也自然而然地把这些方面的文化信息融进汉字的构形之中。

2.28 财宝商贾篇(下)

2.28 财宝商贾篇(下)

2.29文教技艺篇(上)

2.29文教技艺篇(上)教育是人类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从人类产生起,老一辈人就肩负并实践着对后代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教育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技能和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地教育传统,先民还在舞蹈、音乐、绘画、体育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艺术。这一时期也正是汉字大量产生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些远古文化的信息,也便记录寓含在汉字的构形之中。

2.30文教技艺篇(下)

2.30文教技艺篇(下)

2.32时令节庆篇(中)

2.32时令节庆篇(中)

2.31 时令节庆篇(上)

2.31 时令节庆篇(上)时令是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规律的认识。农业对于季节气候的依赖促使先民细致观察分析物候现象,总结规律并用于农业生产。此外,先民常把物候节令的变化同当时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创立了各种节庆活动,极富民族文化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組成部分。上古时期这些文化信息,在汉字构形中也多有保存。

2.33时令节庆篇(下)

2.33时令节庆篇(下)

第三单元测试题

3.1 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

3.1 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历史悠久。即使从殷商甲骨文算起,也已经使用了近四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汉字的实用目的日益明确,使用日趋广泛,从而导致汉字形体也发生了多次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分析字形掌握字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汉字、掌握汉字,规范地使用汉字,掌握一点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是必要的。

3.2汉字简化与据形析义

3.2汉字简化与据形析义

3.3 汉字形体分析与文献阅读

3.3 汉字形体分析与文献阅读

3.4 汉字形体与汉字教学

3.4 汉字形体与汉字教学

第四单元测试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 具有汉语和汉字的基本知识。

  2. 具有初步的阅读文言能力。

  3. 具有一般的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字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版

  2. 段玉裁《说字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3. 陆宗达《说字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 1981年版

  4.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1988年版

  5. 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版

  6. 刘志成《文化文字学》巴蜀书社  2002年版

  7. 杨琳《汉字形义与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8. 每节课后附加的文献资料

常见问题

    一、本课程怎样计成绩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分数比例如下:

1平时单元测验占40%,为客观题;

2.随堂布置的作业不计分,只是课程讨论的表现占10%(要求至少参加6次互评)

3.课程结束考试占50%。

总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注意:本校(大连大学)学生需看完30节视频(以网上记录为准)方可视为有效成绩。

二、本课程用什么教材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修订本)  李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年版



大连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李索

李索

教授

赵红

赵红

教授

推荐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2136人参加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5614人参加

数据结构

李春葆

220979人参加

电控期末冲刺-4小时突击电气控制与PLC

欧若拉老师

52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