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作为一门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基础课程,注重从宏观角度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进程,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介绍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把大众传播这一20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传播类型作为重点进行系统的介绍,触及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和这一学科研究的经典成果。
本课程分别讲授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鉴于学科的特点,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介绍时注重结合当下热点传媒事件,在介绍理论的同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使得学生有直观详实认知。同时,课程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注重传播学发展及理论与中国当下传媒发展与环境的联系与对照。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社会改革发展、阶层流动等社会面貌进行观察,理解中国当下的传播特点。通过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来看待与理解对当前社会媒体公共事件与新闻报道。
第一章 传播学:批判性导论
1. 导论:从丧、民主和自由说开去
2. 传播的形式、模式和基本特点
3. 是不是仅仅如此?
4. 如何研究传播
阅读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并回答问题。
第二章 传播学的想象力
1.传播学的想象力
2.重回历史和社会
3.重回主体和价值
发挥传播学的想象力
第三章 传者研究:从把关人理论说开去
1.把关人理论简介
2.对把关人理论的反思:乔姆斯基与五大过滤器
3.个案分析:危地马拉选举
第四章 传媒(报业)的四种理论与西方媒体的宣传手法
1.西方民主谱系
2.施拉姆及《传媒的四种理论》
如何重新理解《1984》为代表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第五章 反思《传媒的四种理论》兼论《1984》辩证法及其当代变体
1.对《传媒的四种理论》的反思
2.《1984》辩证法
第六章 意识形态与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2.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3.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美剧中的意识形态
第七章 符号学:我们用什么在交流与传播?
1.结构主义与语言学
2.罗兰·巴特与神话学
第七章作业
第八章 结构主义与日常生活:神话学视野下的时尚与趣味
1.双重意指结构
2.个案:时装作为一种神话
第九章 受众社会学研究:趣味Taste是个人的还是社会性的?
1.从康德美学到布尔迪厄
2.布尔迪厄的趣味分析路径
3.趣味社会学
4.个案:“山寨”、“屌丝”——网络中的趣味、民族主义与阶层分化
如何看待“山寨”?
第十章 亲密关系的变革:浪漫爱、社会性别与互联网
1.吉登斯与《亲密关系的变革》
2.浪漫爱与纯粹关系
3.亲密关系变革的可能性
手机与亲密关系
第十一章 自行车和手机之后,还有什么:从知识沟到数字鸿沟
1. 从知识沟到数字鸿沟
2. 自行车之后是什么?
3. 手机之后是什么?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史
1.美国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概述
2.魔弹论及强效果论
3.弱效果论
4.重回强效果论
作业: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经典理论
第十三章 美国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迷思与施拉姆的学术遗产
1.施拉姆与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2.施拉姆悖论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阅读书目:
《社会学的想象力》新版跋,第一、二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制造共识: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学》第一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2002年71
《传媒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84》,北京文艺出版社,2010年
《意识形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
《流行体系》导读、前言、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商务印书馆,2015年
《麦克卢汉精粹》第二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大众传播的效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