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说熟悉是因为中国的汉字不仅传承着中华文明,也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明进步、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期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通过阅读汉文典籍,学习佛学、儒学、哲学、医学等知识,并用汉字汉文记录书写,形成了共享汉字文化的“汉字文化圈”,现在在日语中也可以看到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子。说陌生是指日本在吸收消化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改造本土文化,积极接受西方文化,逐渐形成日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表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所以我们说文字中隐藏着语言与文化的密码。
日本远古时代没有文字,我们这门课,首先从汉字传入日本开始,探秘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体系的形成与丰富日语音韵体系产生的影响,从词汇的角度谈谈中日语言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再进入古典文学的领域探寻日本文学作为古代东亚文化世界的一部分是如何与中国文学同步和成为其镜像的,又是如何在大陆文化的浸润中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既然是交流就是双向的,最后我们来讲讲古代中国人是怎么学习和使用日语的。课程中我们会引领大家进入古典的世界,探寻前人如何通过日语寄语这一形式来把握日语和理解日本,以及他们如何把日语语汇融入传统的舞台戏剧创作;我们当然还会深入中日文化交流的现场,去一窥半中半日的长崎“洋泾浜日语”的奥妙;对于那些真正精通日语的前贤,我们当然也不会错过介绍。早在18世纪后期,他们当中已经有人使用日语进行真正的和歌创作。
来,让我们跟着汉字一起来解锁中日交流的密码吧。
第1周 日语与中国汉字的邂逅-1
第1讲 文字的产生与汉字东传日本
第2讲 中国汉字在日本:汉字读音-古音 吴音 汉音 唐音 近代音
第2讲 中国汉字在日本:日本汉字读法-音读和训读
第2讲 中国汉字在日本:日本汉字读法-重箱读、汤桶读、熟字训
第1周 单元作业
第1周 单元测试
第2周 日语与中国汉字的邂逅-2
第1讲 日本造汉字:国字
第2讲 中日两国汉字的字量与异同
第3讲 中国汉字变假名 :各种各样的假名
第3讲 中国汉字变假名 :假名拼写法
第3讲 中国汉字变假名:送假名
第2周 单元测试
第2周 单元作业
第3周 日语与中国汉字的邂逅-3
第1讲 日语识字歌语音图
第2讲 日语的音节
第3讲 中国汉字读音对日语音韵的影响
第4讲日语语音习得难点:音拍
第4讲日语语音习得难点: 有声音无声音
第5讲 日语的声调
第6讲 日语的语调
第3周 单元作业
第3周 单元测试
第4周 相吸相容的中日汉字词-1
第1讲 日语的词种构成与汉日同形词:日语词汇的词种构成
第1讲 日语的词种构成与汉日同形词:汉日同形词的数量
第1讲 日语的词种构成与汉日同形词:汉日同形词的范围
第2讲 汉日同形词的形成与意义用法比较:汉日同形词的形成
第2讲 汉日同形词的形成与意义用法比较:汉日同形词的意义用法比较
第4周 单元作业
第4周 单元测试
第5周 相吸相容的中日汉字词-2
第1讲 西学东渐与新词创造(中国):明末清初
第1讲 西学东渐与新词创造(中国):鸦片战争前后到清末民初
第2讲 西学东渐与新词创造(日本):兰学兴起与新词创造
第2讲 西学东渐与新词创造(日本):兰学到洋学
第2讲 西学东渐与新词创造(日本):转型期汉译西书的影响
第5周单元作业
第5周 单元测试
第6周 相吸相容的中日汉字词-3
第1讲 清末民初日源词的传入和国人的反应:日源词的输入途径
第1讲 清末民初日源词的传入和国人的反应: 国人对日源词的反应
第2讲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问题:关于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数量
第2讲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问题: 日语借词的词源考证与认定标准
第6周 单元作业
第6周 单元测试
第7周 日本古典文学-1
第1讲 共享大陆先进思想文化的古代东亚世界(1-9世纪)
第2讲 日本古代文学中的“中国”
第3讲 《万叶集》简介和山上忆良
第4讲 敕撰诗文集
第7周 单元作业
第7周 单元测验
第8周 日本古典文学-2
第1讲 日本诗歌的传统(一)
第2讲 日本诗歌的传统(二)
第3讲 日本诗歌的传统(三)
第8周 单元作业
第8周 单元测验
第9周 日本古典文学-3
第1讲 古代女性文学(散文)
第2讲 古代女性文学(韵文)
第3讲 如何在美丽和永久之间取得平衡
第9周 单元作业
第9周 单元测验
第10周 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日语
第1讲 本部分课程综述
第2讲 古人对外语的态度、魏志倭人传中的日语
第3讲 宋元时代的记录
第10周单元作业
第10周单元测试
第11周 明清时期的日本寄语
第一讲 明人关心日语的时代背景
第二讲 明代的日本研究著作
第三讲 明人对日本寄语的接受
第四讲 关于《日本灯词》
第11周单元作业
第11周单元测试
第12周 清人和日语
第一讲 清代的日本寄语
第二讲 交流现场的语言问题
第三讲 清人的日本语文学、结论
第12周作业
第12周单元测试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第一章
李无未(2012)日本汉语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
李月松(1998)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潘钧(2013)日本汉字的确立及其历史演变,商务印书馆
潘钧 潘金生编著(2018)日本古代文言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力(2014)汉语语音史,中华书局
笹原宏之(2019)日本的汉字
沖森卓也 笹原宏之 常磐智子 山本真吾(2011)図解日本の文字、三省堂
沖森卓也(2010)はじめて読む日本語の歴史、べレ出版
第二章
马西尼(1997)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刘禾(2002) 跨语国际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冯天宇(2004) 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中华书局
沈国威(2010)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中华书局
陈力卫(2019)东来东往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凡夫(2009) 以汉字为媒介的新词传播,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熊月之(2011)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河清编著(2010) 近现代辞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三章
张龙妹编(2006年)《日本古典文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德润著(2010年)《日本古典文学赏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文汉编(2006年)《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崔香兰编(2012年)《新编日本古典文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加藤周一著(2011年)《日本文学史序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叶渭渠/唐月梅著(2009年) 《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渭渠/唐月梅著(2004年)《日本文学史》(古代卷上下),昆仑出版社
唐月梅著(2007年)《日本诗歌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福康著 (2011年) 《日本汉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国文・汉文学部会编著(2007年)《古典日本语の世界》,东京大学出版会,
大冈信著、尤海燕译(2010)《日本的诗歌》,安徽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石原道博編訳(1985)『魏志倭人伝・他三篇』(岩波文庫)、岩波書店
京都大学文学部国語学国文学研究室(1965)『日本寄語の研究』
劉建雲(2005)『中国人の日本語学習史』、学術出版会
唐权(2013)《倭语之戏:曹寅日本灯词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