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背负着教育的初心和历史的使命,地理教育实践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地理教育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理论相对于行动,始终闪耀着指引航向的光芒。但目前,地理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的指引作用还没能充分发挥,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引下开展地理教育实践,而构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需要科学研究的方法。
《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案例》这门课程旨在让参与者继承理论演绎的传统,掌握定量研究的方法,增强实证研究的意识,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能力。课程希望能为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培养新生力量,为地理教育实证研究选择道路、方向。课程主要面向有教育科研需求的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专业师范生。
课程提供大量地理教育实证研究的案例,主要是近两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研究团队在地理教育测量量表开发、地理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地理教育实践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能够让选修者在生动的研究案例中学习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地理教育实证研究的魅力。
课程目标、评价和检验方法
1、 了解课程所讲述案例中所涉及的测量量表、教学规律和理论、实践研究操作等具体内容。——这一目标主要在课程的过程性作业和日常研讨交流中检测目标实现情况。
2、 能够说出测量工具开发的技术路线,说出测量工具质量检验的指标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开发的技术路线进行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素养、地理情感倾向等测量工具的开发与质量检验。——这一目标主要在课程结业作业中体现,要求以环境行为量表的开发为例,画出量表开发的技术路线图,列出量表质量检验的指标,选择一定数量(约50个)的样本对环境行为量表进行测试,从项目区分度、量表信度、量表内容效度三个方面评价量表的质量。
3、 能够画出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并基于实证方法开展一项地理教育的理论性研究,能够发现一个教育变量发展变化的规律,证实影响因素和因素作用的机制。——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以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例,画出这项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并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约50个)的样本数据,运用相关或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环境行为和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机制分析。
4、 能够基于实证的方法,运用问题解决的思维设计实践研究的技术路线。并能针对一个案例的问题现状,从理论与问题诊断角度提出目标、教学建议以及评价方案。——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以样本的环境行为水平提升为任务,设计实践研究的技术路线。根据测评数据诊断样本环境行为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提升目标、给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建议,设计提升后的评价方案。
5、 能够说出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社会网络分析、专家咨询、可靠性分析等方法的功能,并举出它们在地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能运用相关或偏相关分析方法以及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和影响机制的分析。——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叙述10种研究方法的主要功能。并举出它们在地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或叙述在自己的地理教育研究选题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运用方法进行分析的目标已在上面理论研究的目标检测中体现过。
6、 能够从地理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科学化的角度对数据、实证、理性等概念表达具有认同度的观点,同时能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和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从地理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和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角度对数据、实证、理性等概念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并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和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提出建议。
课程总成绩 60 分及以上合格,85 分及以上优秀,并可申请相应证书。
本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 3个部分:
单元作业(60%):要求学生在观看每个教学视频(单元)及阅读相关的延伸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分析,提交撰写单元作业。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单元作业采取教师批改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分,互评作业中互评最少个数为 5个。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以所得分数的5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以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以所得分数的 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每个得分项去掉最低最高分取平均分,然后相加。本课程一共有10次单元作业,每次作业题量不等。
课程讨论(20%):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回复的数量总共达 20 条及以上。MOOC 平台默认只有回复这个部分的讨论才能计入成绩。本课程每一小节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
考试(20%):仅期末考试一次,共10个主观题,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只允许尝试 1 次。
纸质版认证证书收费:100 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