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背负着教育的初心和历史的使命,地理教育实践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地理教育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理论相对于行动,始终闪耀着指引航向的光芒。但目前,地理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的指引作用还没能充分发挥,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引下开展地理教育实践,而构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需要科学研究的方法。
《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案例》这门课程旨在让参与者继承理论演绎的传统,掌握定量研究的方法,增强实证研究的意识,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能力。课程希望能为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培养新生力量,为地理教育实证研究选择道路、方向。课程主要面向有教育科研需求的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专业师范生。
课程提供了几十项地理教育实证研究的案例,主要是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研究团队在地理教育测量量表开发、地理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地理教育实践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地理科学进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发展研究》、《基础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地理教育》、《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Nature子刊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Geography、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Education and Science等期刊。2023年团队在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上成功设立地理教育团队主题分论坛,代表着团队的地理教育实证研究在全国教育领域已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2024年版课程中新增的成果大多入选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研究成果的课程化和视频化能够让课程选修者在生动的研究案例中学习地理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体验地理教育实证研究的魅力。
《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案例》2024版期待与你同行……
课程目标、评价和检验方法
1、 了解课程所讲述案例中所涉及的测量量表、教学规律和理论、实践研究操作等具体内容。——这一目标主要在课程的过程性作业和日常研讨交流中检测目标实现情况。
2、 能够说出测量工具开发的技术路线,说出测量工具质量检验的指标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开发的技术路线进行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素养、地理情感倾向等测量工具的开发与质量检验。——这一目标主要在课程结业作业中体现,要求以环境行为量表的开发为例,画出量表开发的技术路线图,列出量表质量检验的指标,选择一定数量(约50个)的样本对环境行为量表进行测试,从项目区分度、量表信度、量表内容效度三个方面评价量表的质量。
3、 能够画出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并基于实证方法开展一项地理教育的理论性研究,能够发现一个教育变量发展变化的规律,证实影响因素和因素作用的机制。——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以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例,画出这项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并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约50个)的样本数据,运用相关或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环境行为和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机制分析。
4、 能够基于实证的方法,运用问题解决的思维设计实践研究的技术路线。并能针对一个案例的问题现状,从理论与问题诊断角度提出目标、教学建议以及评价方案。——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以样本的环境行为水平提升为任务,设计实践研究的技术路线。根据测评数据诊断样本环境行为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提升目标、给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建议,设计提升后的评价方案。
5、 能够说出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社会网络分析、专家咨询、可靠性分析等方法的功能,并举出它们在地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能运用相关或偏相关分析方法以及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和影响机制的分析。——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叙述10种研究方法的主要功能。并举出它们在地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或叙述在自己的地理教育研究选题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运用方法进行分析的目标已在上面理论研究的目标检测中体现过。
6、 能够从地理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科学化的角度对数据、实证、理性等概念表达具有认同度的观点,同时能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和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在课程结业作业中,要求从地理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和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角度对数据、实证、理性等概念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并为地理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和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提出建议。
中国大学MOOC课程
《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案例》
第1单元 课程引言(主讲:卢晓旭)
第2单元 2.1 中学生环境行为量表的修订与检验——例谈测量工具开发的技术路线(主讲:卢晓旭)
第3单元 2.2 地理综合题解题元认知量表的开发与检验(主讲:赖秋萍)
第4单元 2.3 人地协调观量表的开发与检验(主讲:黄雯倩)
第5单元 2.4 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量表的开发与检验(主讲:黄雯倩)
第6单元 3.1 教学目标呈现方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性(主讲:卢晓旭)
第7单元 3.2 基于学生潜能评估的地理学习干预实验(主讲:卢晓旭)
第8单元 3.3 高中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样本的实证(主讲:潘艳)
第9单元 3.4 中学生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规律性探讨(主讲:孙裕钰)
第10单元 3.5 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的实证研究(主讲:万静宜)
第11单元 3.6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教学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影响——以等高线地形图教学为例(主讲:袁玲)
第12单元 3.7 地理笔记与地理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上海市第四中学六年级学生为例(主讲:居贝妮)
第13单元 3.8 基于眼动追踪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主讲:孙裕钰)
第14单元 3.9 基于眼动的学生地理空间问题解决过程研究(主讲:曾敏)
第15单元 3.10 地理实践力维度解构和模型检验(主讲:翟绪芹)
第16单元 3.11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发展机制研究(主讲:朱征)
第17单元 3.12 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研究(主讲:黄雯倩)
第18单元 3.13 气候概念体系的关系网络分析(主讲:张霞)
第19单元 4.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区域教研案例——扬中市地理教师案例(主讲:卢晓旭)
第20单元 4.2 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提高的实验研究——宁夏银川一中案例(主讲:卢晓旭)
第21单元 4.3 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评价研究——苏州市地理教师案例(主讲:王炎炎)
第22单元 4.4 改进地理学困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成都市棠湖中学案例(主讲:袁玲)
第23单元 4.5 中学生环境行为水平测量诊断与提升对策——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案例(主讲:卢晓旭)
第24单元 5.1 学校教育研究需要科学化(主讲:卢晓旭)
第25单元 5.2 实证性实践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讲:卢晓旭)
第26单元 5.3 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教学效果差异的教学技能自变量分析(主讲:卢晓旭)
第27单元 5.4 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结构的验证和课程的承载(主讲:卢晓旭)
第28单元 6.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地理教师综合思维教学行为模型检验(主讲:卢晓旭 范蕾)
第29单元 6.2 使用地理学科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主讲:卢晓旭 黄芝洁)
第30单元 6.3 教师GSTM图指导水平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学生GSTM图绘制水平的中介(主讲:卢晓旭 杨叶)
第31单元 6.4 地理因果图教学对学生要素联系思维的影响:地理因果图绘制水平的中介作用(主讲:卢晓旭 马春宇)
第32单元 7.1 影响地理空间思维的因素和机制:一种结构方程建模方法(主讲:卢晓旭 谢淑敏)
第33单元 7.2 地理学业成就对家庭资本与地理空间思维关系的中介作用(主讲:卢晓旭 魏慧敏)
第34单元 7.3 潜在空间语言环境对空间语言表达的影响:空间语言感知的中介作用(主讲:卢晓旭 曾思荧)
第35单元 8.1 替代性环境经历、环境信念和环境态度对青少年环境行为的影响(主讲:卢晓旭 孙裕钰)
第36单元 8.2 AR技术对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目标达成度和认知负荷的影响(主讲:卢晓旭 袁玲)
第37单元 8.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区域地理教研交流分析——江苏省A市与B县区域差异的视角(主讲:童逸雯)
第38单元 8.4 地理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测量需求和路径生成(主讲:卢晓旭)
第39单元 课程结语(主讲:卢晓旭)
附加单元1:对话方式新视频
第1节 二孩家庭中长幼子女方向感的差异研究(张晓云)
第2节 童年空间经验对地理空间思维的影响:空间思维习惯的中介作用(王辰乾)
第3节 高中生空间表征对地理空间思维的影响(徐艳)
第4节 高中生地方依恋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谭嫩)
附加单元2:20240615地理教育在线学术论坛视频
第1节 高中生环境价值取向的形成机制与实验验证(杨淑梅)
第2节 地图叠加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安爱玲)
第3节 中学生空间思维习惯影响因素研究(曹宁)
第4节 地理综合思维元认知对学生综合思维影响的实验研究(徐志娜)
第5节 地理实践力提升实验(汪琴、胡燕霞、张倩、顾元杰、时欢欢、李水)
第6节 综合思维水平提升实验(赵莹、孙浩、李水)
第7节 方向思维水平提升实验(张苗苗、于增金、李水)
附加单元3:研究方法介绍和软件操作视频汇总
第1节 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张晓云、蒋金秀)
第2节 T检验(叶晓珍)
第3节 方差分析(徐艳)
第4节 测量工具可靠性分析(王梦迪)
第5节 回归分析(谭嫩)
第6节 因子分析(杨淑梅)
第7节 中介效应(蒋珂)
第8节 调节效应(杨叶)
第9节 层次分析法(陈雨琳)
第10节 项目反应理论(刘璐)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地理教育研究的实证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