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由冷战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沈志华教授领衔,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参与。课程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冷战期间的重大事件,适合对世界历史有兴趣者和具备初步历史知识的专业学生学习。
本课程由冷战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沈志华教授领衔,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参与。课程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冷战期间的重大事件,适合对世界历史有兴趣者和具备初步历史知识的专业学生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冷战史专题》旨在从冷战起源和爆发(1945~1954)、冷战的扩展和延续(1954~1968)以及冷战的转型和终结(1968~1991)三个层面共24个专题来展现二战以后东西方对抗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特征。
授课目标
《冷战史专题》帮助历史学以及国际关系史学生理解二战后的东西方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进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国际秩序。
课程大纲
美苏冷战的起源
1. 杜鲁门上台后美苏矛盾的初现
2. 凯南长电与丘吉尔铁幕演说
3. 希土危机与杜鲁门主义出炉
复兴欧洲与北约的建立
1. 战后苏联大国合作战略面临的挑战
2. 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
3. 两大阵营理论与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
应对挑战与共产党情报局建立
1. 战后苏联大国合作战略面临的挑战
2. 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
3. 两大阵营理论与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
苏南冲突与苏联对东欧的整肃
1. 苏南冲突的起源与实质
2. 苏南冲突加剧与布加勒斯特会议
3. 拉伊克案件及东欧各党的政治清洗
4. 斯大林对东欧各国的整肃
柏林危机:欧洲冷战的爆发
1. 不断加剧的德国分裂状态
2. 封锁柏林与“空中走廊”
3. 危机的解决与两德分立
中苏同盟与亚洲冷战的起源
1. 斯大林在亚洲的战略目标
2. 中苏两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 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同盟形成
朝鲜战争与亚洲冷战的发生
1. 朝鲜战争到底是怎样爆发的
2. 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出兵朝鲜
3. 停战谈判迟迟未果的原因何在
对日和约与冷战格局全面形成
1. 美国对日单独媾和政策的形成
2. 美苏在对日和约问题上的斗争
3. 针对中国建立的新月形包围圈
东柏林事件与美苏的反应
1. “斯大林照会”与苏联对德政策
2. 东柏林事件爆发的背景及其过程
3. 美苏对东柏林事件的反应
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方针
1.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2. 中国积极参与会议的筹备
3.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影响
波匈事件及苏联的武装干涉
1. 苏共二十大引发冲击波
2. 苏联干涉波兰内政未遂
3. 苏军两度占领布达佩斯
两次台湾海峡危机
1. 第一次台海危机与美蒋条约
2. 第二次台海危机与中苏分歧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建立
1. 德国分裂后的柏林问题
2.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及过程
3. 修建柏林墙及其后续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与美苏对抗
1. 古巴革命与美国策动猪湾登陆
2. 苏联决定在美国后院部署导弹
3. 美苏在加勒比海面对面的较量
中苏关系从破裂走向对抗
1. 中苏两党的分歧与矛盾
2. 从短暂缓和到中苏反目
3. 从公开论战到兵戎相见
美法矛盾与法国退出北约
1. 戴高乐意欲重振法国雄风
2. 戴高乐复出与法美矛盾激化
3.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 “布拉格之春”兴起的国内外背景
2. “瘟疫”蔓延征兆与苏联的预警
3. 舆论失控与华约五国的军事干预
不断升级的越南战争
1. 北纬十七度线的划定
2. 越南战争的持续升级
3. 巴黎和谈与越南统一
走向正常化的中美关系
1. 中美苏大三角的出现
2. 中美之间的秘密接触
3. 基辛格两度访问北京
4. 尼克松总统公开访华
美苏之间的对抗与缓和
1. 冷战初期美苏对抗与核军备竞赛
2. 60—70 年代美苏缓和的实现
3. 冷战最后十年的紧张与缓和
大国参与与安哥拉内战
1. 美苏在非洲的激烈争夺
2. “三足鼎立”的独立运动
3. 多国多方参与的“内战”
4. 大国离席之后的和平
阿富汗战争与苏联的衰落
1. 与强国为邻的阿富汗
2. 阿富汗政变与苏军干涉
3. 苏联在阿富汗深陷泥潭
4. “新思维”与苏联被迫撤军
东欧剧变与社会制度转型
1. 东欧剧变与西方的反应
2. 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
3. 匈牙利的“圆桌会议”
4. 柏林墙倒塌与德国重新统一
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危局
2. 八一九事件的前前后后
3. 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冷战史专题》适用于历史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历史学爱好者,要求具备一定的世界近现代史基础。
参考资料
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